苏维埃之翼vs莫斯科中央陆军-苏维埃之vs莫斯科中
1.二战中的战役有哪些
2.简介: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3.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再到苏维埃,公国、帝国和王国到底有什么区别?
二战中的战役有哪些
1939-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也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较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二战中的战役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战役:1.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被划归波兰辟为自由市,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原本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位于?走廊?之东的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他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 军事 强国。1939年3月15日,兵不血刃地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随即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并解决波兰走廊问题,遭到波兰拒绝。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于31日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有了英法的保证,波兰态度更加坚决。1939年4月3日,下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国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的准备工作。在指令中强调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
名称 波兰战役
地点 波兰
参战方 德国 、斯洛伐克 和苏联对阵 波兰
结果 德国胜利,二战爆发
参战方兵力 德国151万人 波兰100万人
伤亡情况 德军伤亡4万多人 波军伤亡20万人
主要指挥官 布劳希奇 伦德施泰特
二战战役:2.悲情马奇诺――法兰西会战
法兰西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于1940年5-6月取的军事行动。此战,德军亡2.7万余人,失踪1.8万余人,伤11.1万余人;法军亡8.4万人,伤12万人,被俘190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法国失败主义泛滥,军事思想落后,对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认识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是导致迅速败降的主要原因。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法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名称 法兰西会战
时间 1940年5-6月
参战方 德军、法国、英国
伤亡情况 德军亡2.7万余人,法军亡8.4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
二战战役:3.平地惊雷――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日本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 成功 。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参战方 美国,日本
名称 偷袭珍珠港
影响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地点 珍珠港
时间 1941年12月7日
战争性质 偷袭
伤亡情况 美军伤亡3000多人 日军阵亡约200人
主要指挥官 ,南云忠一
二战战役:4.血洒长空――不列颠之战
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敦刻尔克。英军虽用?发电机?队撤回了本土,但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英国空军在法国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架以上的飞机。同年7月,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该要求?德国空军要使用其全部兵力尽快击败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配合海军和陆军在英国本土登陆。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架,其中轰炸机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不列颠之战挫败了德国入侵英国迫其就范的目的,使德国征服全西欧的落空。这次战役也由于英国的顽强表现,而迫使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不列颠之战书写了二战史上抗击法西斯的光辉一页。
名称 不列颠之战
地点 英国
时间 1940年7月16日至10月
参战方 英国,德国
结果 英国获胜
二战战役:5.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重要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使苏联及苏联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则向莫斯科进发。苏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死伤枕藉。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9月中,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但纳粹元首 命令 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基辅的攻击。
名称 莫斯科保卫战
地点 莫斯科西部及北部
时间 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
参战方 苏联,纳粹德国
结果 苏联获胜
参战方兵力 125万
二战战役:6.折戟沉沙――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一些军事学者也认为,如果日本海军威胁或者真的攻击美国西岸的话,便会迫使美国把急需送往欧洲前线的军事配备转移到美国西岸,这不但会造成欧洲战区出现军需短缺的现象,甚至可能使欧洲战区再次失守,而让纳粹德国得到最后的胜利。
名称 中途岛战役
地点 中途岛附近海域
时间 1942年6月3日-6月7日
参战方 日本帝国海军,美国太平洋舰队
结果 美军 决定 性胜利
伤亡情况 航母:日军4艘,美国约克镇号 日军巡洋舰1艘,美军驱逐舰1艘 飞机:日军332架,美军147架 阵亡:日军3500人,美军307人
主要指挥官 ,切斯特.尼米兹
前线将领 南云忠一,斯普鲁恩斯
二战战役:7.乾坤逆转――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进攻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一起,成为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件。
名称 斯大林格勒会战
地点 苏联,伏尔加河流域,斯大林格勒
时间 1942年6月28日 - 1943年2月2日
参战方 苏维埃 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
结果 苏联决定性胜利,纳粹德国失败
参战方兵力 苏联2500000人(苏军反攻阶段)德国1040000人(苏军反攻阶段)
伤亡情况 苏联:共1129619人伤亡、失踪德国:共 841,000人伤亡
主要指挥官 ,保卢斯,曼施坦因,霍特
作战行动 蓝色行动,天王星行动,土星行动
同期发生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
二战战役:8.血肉之路――瓜岛争夺战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也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日本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名称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地点 瓜达尔卡纳尔岛
时间 1942年
参战方 美国,日本
结果 美军获胜
伤亡情况 日本伤亡2.5万人美军阵亡3300人
主要指挥官 戈姆利,三川军一
二战战役:9. 打开胜利之门――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 英语 :Operation Overlord)。这场战役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名称 诺曼底登陆
地点 法国西北部诺曼底
主要指挥官 艾森豪威尔,伦德施泰特
时间 1944年6月
参战方 盟军 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荷兰、挪威
结果 盟军胜利,成功开辟第二战场
参战方兵力 盟军 2,876,000 (7月25日) 德军 1,380,000(7月23日)
二战战役:10.帝国覆灭――柏林战役
柏林会战,是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以3个方面军250万人的兵力进入德境,德军调集军队约100万人死守柏林。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在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率部投降,8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在柏林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歼灭德军48万人,缴获火炮600门、飞机500架。柏林战役结局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
名称 柏林会战
伤亡情况 苏军33万,德军48万
地点 柏林
主要指挥官 朱可夫,崔可夫,凯特尔,魏德林
时间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参战方 苏联,德国
结果 苏联获胜,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参战方兵力 苏军250万,德军约100万
简介: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莫斯科战役
日期:1941年10月2日-1942年1月7日
地点:苏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莫斯科地区
结果:苏联胜利
是苏联历史学家给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中长达600公里地区进行的重要战略性战事的名称,战役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起因是阿道夫·认为苏联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是轴心国入侵苏联的最重要的战略性目标及政治目标。
德国的战略性进攻代号为台风行动,它包括了两个钳形攻势:一个由德国第3及第4装甲集团攻击在莫斯科北面的加里宁方面军,最终切断莫斯科-列宁格勒的铁路线;另一个由德国第2装甲军团攻击在莫斯科州南面、图拉以南的西方面军;同时德国第4军团直接从正西面向莫斯科前进。此外,德军另有一个独立的,代号为当弗坦行动,它被包括在德军最后阶段的攻势中。
最初,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州通过构筑了三层防御地带,以及部署了新近编成的战略预备队和从西伯利亚与远东军区抽调而来的部队。之后由于德军的攻势被阻,苏联实施战略性反攻及小规模攻势把德军逐回奥廖尔、维亚济马及维捷布斯克,同时在过程中包围了三个德国军团。
在苏联的军事历史中,莫斯科战役被认为是红军首次成功的战略性攻势,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但却达到了真正及标志性的目标,即解除了德军对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重要的时刻,最终导致了及纳粹德国的战败。
斯大林格勒战役
日期:1942年7月17日 - 1943年2月2日[1]
地点:苏联 斯大林格勒
结果:苏联决定性胜利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及其盟国与苏联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起初,德军快速的攻势突破了苏军的防御,以空军大肆轰炸后,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在城中双方进行了寸土必争的巷战,尽管德军在最后阶段成功占领城内九成的地区,但仍无法拿下最后苏军的防御地区。在德军于城中缓慢推进时,苏军集结了约100万的兵力在伏尔加河东岸,并在其发动的天王星行动中突破轴心国军队薄弱的侧翼、包围了城中的德国第6军团及其它轴心国军队,虽然德军想以空军补给和冬季风暴行动解除被围歼的危机,但因为被苏军击退而失败。最后因为冬季的酷寒、传染病滋生和弹尽粮绝的情形,城内近10万的轴心国士兵终究投降被俘。这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12][13],也使得德军在东线胜利的可能性消失[14]、战略主导权易手至盟军手中[1],德军将攻向高加索油田的A集团军撤退至罗斯托夫,在此期间苏联南线大规模反攻,德军在其途中损失大量装备和人员,并永远丧失了占领苏联油田来弥补德国油料不足的机会。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15],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 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件。
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再到苏维埃,公国、帝国和王国到底有什么区别?
1.其统治者的地位的区别:
公国:公爵统治
王国:国王统治
帝国:皇帝统治
2.国土面积大小的区别:
王国,面积在一万到一百万之间。人口约在100万-1000万之间。
帝国,帝国的面积一般在百万平方公里以上,5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甚至可称为“大帝国”。
公国,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下。比如卢森堡大公国、摩纳哥公国、安道尔公国等。
3.政治关系的区别:
王国:
王国是指以国王为元首的国家,借指有某种特色的领域。当代的王国多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丹麦、荷兰、瑞典、挪威等王国。
王国是一个词语,本意是指以国王为元首的国家,借指有某种特色的领域。也有同名人物,如东汉宦官王国、汉末反贼、十六国前凉司马王国等。
帝国:
帝国在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在现代国际政治范畴内,也指在一个较大地理区域内、涵盖较多人口,建立有鲜明特征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体系,人文价值观的国家,并在国家之间推广、维护这种体系,并形成一定范围的国际政治体系。
公国:
公国,是指王国下面的封建制自治国家。公国的元首被称作大公,这样的自治国称为公国。
如果王国下面的自治国家有多个等级,例如中国周代诸侯国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则公国是最高的诸侯国,例如鲁国是公国,君主爵位是鲁公(早期几个都称周公),楚国早期是子国,君主爵位称楚子;
如果王国下面的自治国没有分级别,如欧洲现象,也称之为公国,例如西班牙历史上阿拉贡王国一度只有一个下级国即加泰罗尼亚公国,莫斯科公国是蒙古金帐汗国下面的自治国。
扩展资料世界现存公国
摩纳哥公国
现行宪法于1962年12月17日颁布生效。2002年4月2日修改。宪法规定摩纳哥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亲王为国家元首,王位由亲王的合法直系子嗣继承,按照年龄顺序排列,男性优先。在没有合法子嗣的情况下,亲王的兄妹及直系子女亦可继承王位。继承的法定年龄为18岁
安道尔公国
安道尔是9世纪时查理曼帝国为防范摩尔人的骚扰而在西班牙边境地带建立的小缓冲国。1278年,法、西缔结和约,对安道尔分别享有行政统治权和宗教统治权,双方均有权任命自己的代表和接受象征性贡金。此后数百年里,西、法两国争夺安道尔的冲突频频发生。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安中断同法国的关系。1806年拿破仑颁布法令,承认安的生存权,两国关系得以恢复。此后安政局一直较稳定。
1982年1月4日实行体制改革,行从议会改由行使。1993年3月14日,安道尔全民公决通过了新宪法,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并被评为是世界上国民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公国(英语:The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德语: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小国,被夹在瑞士与奥地利两国间,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家之一。
这个迄今仍维持君主立宪制的山区小国虽然土地狭小兼人口稀少,且不设海关与国防,没有自己国家的货币,但却拥有异常高的国民所得水平,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0,000美元以上,是个以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避税天堂与高生活水平而著称的富裕小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公国
百度百科-王国
百度百科-帝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