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物专区

第三届三星杯-第十四届三星杯决赛

1.檀啸的主要成绩

2.常昊张璇最新消息

3.李昌镐的荣誉记录

4.中国历代围棋大师是谁?

檀啸的主要成绩

第三届三星杯-第十四届三星杯决赛

2004年 全国少年儿童围棋赛儿童组冠军 2006年 首届理光杯新秀赛四强 2009年 第四届“富士通杯” U15少年职业围棋赛第3名 第十六届建桥杯中国围棋新人王赛四强 第二十三届天元战八强 2010 第二届“BC杯”32强赛 第十五届“三星杯”32强 2011年 第二十五届“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赛8强 第三届“BC杯”世界围棋锦标赛16强 第十届“招商银行杯”中国围棋电视快棋赛8强 第十一届“理光杯”围棋赛冠军 第十六届 “LG杯”世界棋王战本赛32强 第四十四届 全国个人赛男子甲组冠军 第十六届“三星财产杯”世界围棋16强 第七届“威孚房开杯”中国围棋棋王争霸赛冠军 第十四届“农心辛拉面杯”三国擂台赛四连胜 2012年 第十三届“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冠军成员 第二十六届天元赛4强 第十二届 “理光杯”4强 第四届“BC杯”世界围棋公开赛本赛16强 第七届“应氏杯”世界围棋职业锦标赛8强 中信银行杯中国电视围棋快棋赛4强 第二十五届永城杯中国围棋名人战获得“名人”

常昊张璇最新消息

截止2023年,常昊张璇最新消息是事业有成,婚姻幸福美满。

47岁的常昊接任围协,对他寄予厚望。因为不仅常昊相对年轻,而且在围棋界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尤其重要的是,他对围棋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程度让众人都望尘莫及。从最近公开露面的情况来看,现年47岁的常昊依旧保持着潇洒风度。常言道男人四十一朵花,这句话完全适用于他。

然而,与常昊相比,他的妻子显得有些憔悴老去。当然,张璇比常昊大八岁。值得一提的是,常昊和张璇的婚事曾备受围棋界关注。一方面,聂卫平坚决反对这段姻缘,原因是在与常昊在一起之前,张璇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另一方面,常昊和张璇都是中国围棋界最杰出的棋手之一,两人走到一起必然引起外界关注。最终,常昊无视所有反对意见,执意娶了张璇,并育有一个女儿。

常昊执业生涯简述

1994年在中韩新锐对抗赛中取得二连胜。在第十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连胜日本五员大将,为中国队取胜立下战功。第十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六连胜结束比赛,成为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终结者。第十至十四届天元赛冠军,首届乐百氏杯围棋赛冠军,第三届NEC杯围棋赛冠军。

第十一届富士通杯获得亚军。1999年连续获得乐百氏杯、天元、CCTV杯及首届棋圣赛冠军,成为四冠王。2005年获得第五届应氏杯冠军。2006年江原大世界杯中韩围棋擂台赛作为副将,四连胜结束比赛。2007年获得第11届三星杯冠军。

2008年第9届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作为副将,直线四连胜结束比赛。2009年6月24日第7届春兰杯决赛2:0战胜李昌镐九段,获得个人第三个世界冠军。1986年定为初段,19年升为八段,1999年晋升九段。2022年6月,常昊参加第21届中国围棋西南棋王赛。

李昌镐的荣誉记录

1991年第三届东洋证券杯:3比2胜林海峰

1992年第四届东洋证券杯:3比0胜赵治勋

1995年第七届东洋证券杯:3比1胜马晓春

1996年第九届富士通杯:1比0胜马晓春

19年第九届东洋证券杯:3比1胜刘昌赫

19年第二届三星火灾杯:3比0胜小林觉

19年第一届LG杯世界棋王战:3比1胜刘昌赫

1998年第11届富士通杯:1比0胜常昊

1998年第三届三星火灾杯:3比2胜马晓春

1999年第三届LG杯世界棋王战:3比0胜马晓春

1999年第四届三星火灾杯:3比0胜赵善津

2001年第四届应氏杯:3比1胜常昊

2001年第五届LG杯世界棋王战:3比2胜李世石

2002年第14届亚洲电视快棋赛:1比0胜曹薰铉

2003年第一届丰田杯:1比0胜常昊

2003年第四届春兰杯:2比0胜羽根直树

2004年第八届LG杯世界棋王战:3比1胜睦镇硕

2005年第五届春兰杯:2比1胜周鹤洋

2007年第三届中环杯:1比0胜朴正祥 在真露杯、农心杯两项中日韩三国团体赛上10次参加决胜局,9次获胜,在所有三国团体赛中,李昌镐27胜6负,在农心杯中19胜2负。

1994年第二届真露杯三国围棋擂台赛:胜武宫正树

2000年第一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连胜赵善津、马晓春

2001年第二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胜加藤正夫

2002年第三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连胜常昊、周鹤洋

2003年第四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连胜宇、罗洗河

2004年第五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连胜加藤正夫、林海峰

2005年第六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连胜罗洗河、张栩、王磊、王铭琬、王檄

2007年第八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连胜孔杰、古力

2010年第十一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连胜刘星、古力、常昊

2010年11月26日,李昌镐搭档朴廷桓、姜东润、崔哲瀚、李世石4:1战胜中国男团赢得广州亚运会围棋男团冠军。 1995年7月14日夺得第七届亚洲杯快棋赛冠军,对手依次为小林觉、马晓春、曹薰铉。

1996年5月4日夺得第八届亚洲杯快棋赛冠军,对手依次为小林觉、刘昌赫。

2002年夺得第14届亚洲杯快棋赛冠军,对手依次为羽根直树、李世石、曹薰铉。 1990年第二届亚洲杯电视快棋赛:0比1负武宫正树

1999年第十一届亚洲杯电视快棋赛:0比1负依田纪基

1999年第一届春兰杯:1比2负曹薰铉

2000年第十二届亚洲杯电视快棋赛:0比1负曹薰铉

2003年第七届LG杯:1比3负李世石

2005年第十届三星杯:1比2负罗洗河

2006年第十八届亚洲杯电视快棋赛:0比1负王檄

2006年第十一届三星杯:0比2负常昊

2007年第二十届富士通杯:0比1负朴永训

2008年第二十一届富士通杯:0比1负古力

2009年第六届应氏杯:1比3负崔哲瀚

2009年第七届春兰杯:0比2负常昊

2009年第二十二届富士通杯:0比1负姜东润

2010年第十四届LG杯:0比2负孔杰

2012年第十六届LG杯:0比2负江维杰

中国历代围棋大师是谁?

一、过百龄(称霸年代:1620-1650)

过百龄(?-1662),也作伯龄,名文年,江苏无锡人。

从明末清初说起,过百龄是明末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围棋国手。他从击败林符卿后,约从1620年开始,称霸棋坛三十余年,过百龄的贡献主要为《官子谱》[注1]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以及对倚盖定式的研究和应用。过晚年与周览予交手,留下著名的“过周十局,周稍胜。

二、周览予(称霸年代:1650-1665)

周览予(懒予),名嘉锡,明末清初棋手,浙江嘉兴人。

周览予击败过百龄后成为国手,也是清代十大国手之第一位。他曾在山阴唐九经组织的与十多位名手的车轮战中,大获全胜。他棋的特点是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步步力争主动。他对棋艺的贡献还包括“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于懒予,最为醇正。”根据徐星友《兼山堂弈谱》中的记载,周览予约逝于康熙初(约1665-1670年)。

三、汪汉年和周东侯(称霸年代:?)

汪汉年,安徽天都人。

周东侯,名勋,安徽人。

比周览予稍晚的国手有汪汉年和周东侯,两人曾争胜负十余局,难分胜负。汪汉年的著作,有《眉山墅隐》一卷,是我国古代棋艺家编选时局谱中少偏见的典范。汪汉年早逝。周东侯青年时期与汪汉年棋力相当,中年后棋艺大长。他的棋路古怪多变,不拘一格。他最擅长攻杀,即所谓“偏师驰突”。周东侯认为,下棋是为了研究棋艺,不是为了输赢。所以,他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气馁。后来,黄龙士棋盖天下,当时棋手望风而靡,只有周东侯一人敢与他对弈。人称黄龙士为龙,周东侯为虎,两人的对局称为“龙争虎斗”。周汪二人生活在前有周览予,后有黄龙士的时代,都未能成为天下无敌的国手,但没有他们的衬托,就不能显示出周黄的技艺之高妙。

四、黄龙士(称霸年代:1670-1692)

黄龙士(1651?-1692?),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

清代围棋的第一座高峰是黄龙士。黄龙士十七岁到京城,与已享誉多年的盛大有对局,七战七捷,从此成为国手。与黄龙士对弈最多的是周东侯,流传至今约有二十多局,黄约三胜其二。其他如谢友玉、周西候、卞邠原、何闇公、吴瑞徵、张吕陈等亦大处下风。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他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他与周东侯的对局,被称为“龙争虎斗”,与徐星友的三子谱称为“血泪篇”,皆臻上乘之境。传日本棋家认为黄龙士中盘有十三段,皆因其算路之深远,让人不得不服。黄龙士享年不永,约逝于康熙三十年(1692)左右。

五、徐星友(称霸年代:1692-1719)

徐星友(1645?-1720?),名远,钱塘人。

继黄龙士之后的国手是徐星友,他比黄龙士年长,擅长书画,学棋很晚,但他专心致志,刻苦用功,所以棋艺进步很快。当他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十局棋。因为多让了一子,先生要重展昔日之雄风已很困难了,只能竭力周旋。这十局棋下得异常激烈,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这之后,徐星友一跃而为国手。徐星友与黄龙士亦有分先对局传世,黄多胜。黄死后,徐便成为棋坛领袖。徐星友的棋风,最重要的特点是“平淡”。在徐星友写的《兼山堂弈谱》中,对他自己的棋风,有这样的论述:“冲和恬淡,浑沦融和”,“制于有形,不若制于无形”,“善战而胜,曷若不战屈人”,“闲谈整密,大方正派”等等。他不靠激烈的厮杀获胜,而是一点一点地侵蚀,直到取得最后胜利。邓元鏸《弈潜斋集谱》评徐星友的棋为“白傅吟诗,老妪皆解”(白傅指白居易),也是说他的棋以简明取胜,这是他对棋艺的最大贡献。徐星友一直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被程兰如击败后才退而著书。他所作的《兼山堂弈谱》是我国最有价值的几部古谱之一,精选了过百龄、李元兆、周懒予、盛大有、汪汉年、周东侯、黄龙土等国手有代表性的各局,详加评注,观点颇为中肯确切。后范西屏、施襄夏得此书,“潜玩数年,获益良多。”

六、梁魏今(称霸年代:1705-1719)

梁魏今,又名会京,山阴人。

徐星友后迎来了中国座子棋的高峰时代,以范施梁程为代表的国手们将座子制围棋艺术带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

梁魏今被列为四大家之首,并非因他棋艺最高,而是因他年龄最长,出名最早。据考,他大约生于康熙前期。梁魏今自幼学棋,年青时曾与徐星友角试多局,互有胜负,不相上下。程兰如击败徐星友驰名棋坛后,梁魏今和程兰如成为主要对手。两人留传至今的有三十几局,是《寄青霞馆弈谱》收录最多分先对局棋谱的一对棋手,程约胜三分之二。梁魏今中年以后,曾教授过范西屏,施襄夏。范西屏十余岁时,梁魏今曾受以三子。雍正十年,梁魏今、施襄夏同游乌程(今浙江湖州)南岘山,梁借山下流泉以喻弈理,定庵有悟,棋艺愈进,遂与诸国手分先角胜(此故事颇令人神往!)。梁魏今的棋风,以奇巧多变为最大特点。

七、程兰如(称霸年代:1719-1732)

程兰如(1690?-1765?),新安人。

四大家之二程兰如比梁魏今小十余岁,比范、施二人大二十余岁。他二十多岁击败徐星友后便成为一代国手,与梁魏今,赵两峰,蒋再宾,娄子恩等其他名手对局,皆胜多负少。唯独与吴来仪的对局负多胜少,也许是因为两人棋风相克?程兰如的棋风特点是稳重有力,施襄夏概括为:“以浑厚胜。”他的对局中最有名、水平最高的当属与施襄夏的“九龙戏珠谱”。棋局进行到将近二百手,盘上仍有九条龙为互相纠缠、不死不活的状态。虽然该局以施获胜而告终,但程兰如的高超技艺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晚香亭弈谱》为程兰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古谱之一,得到施襄夏的高度评价。

八、范西屏和施襄夏(范称霸年代:1725-?,施称霸年代:1732-1770)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

程兰如称霸棋坛十多年后,被范西屏和施襄夏所取代,从此进入范施双峰并峙的时代。范西屏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施襄夏生于康熙四十九年。范十六岁即成国手,施到雍正十年(1732)左右,亦成国手。乾隆四年(1739),范西屏、施襄夏于当湖(今浙江平湖)张永年宅分先对局,凡十三局(一说十局),胜负相当,是为“当湖十局”,是中国座子制围棋的最高水平对局。虽然以今人之规则及常识来看,当湖十局不合理之处甚多,然将其与历代国手的对局相较,便可知其激烈程度以及双方的算度取舍均已达到极高水准。惜乎范施二人再无其他棋谱传世。

范、施两人棋风迥异。西屏思路敏捷,才气极高,棋风博大神奇,被誉为“神龙变化,莫测首尾”;定庵则谨精深,含蓄浑厚,工于章法,被誉为”老骥驰骋,不失步骤”。

对范西屏,当时棋手评价极高,如李松石云:“范之于弈,如将中之武穆公,不用古法,战无不胜。”臧念宣云:“西屏授子,灵奇变化,莫测端倪,如武侯八阵图,五花八门。入其中者,莫能自免。”此指范让子棋水平高妙。当时名手胡肇麟,号称胡铁头,算路颇深,嗜攻杀,与四大家让子局甚多。胡对梁程犹能周旋,然遇范施则捉襟见肘。由此亦可见范施并称棋圣并非过誉。

范、施晚年亦皆潜心著述,范所著《桃花泉弈谱》及施所著《弈理指归》,皆中国古谱中精粹。

施襄夏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范卒年不详。自范施仙逝之后,座子制围棋水平大大衰退,在之后的七十年间,竟然再没有出现一位能技压群雄、统治棋坛的领袖人物。虽然有徐耀文、僧秋航、董六泉等为代表的强手,但他们的水平不但与范施颇有差距,窃以为亦不如徐、梁、程等。

九、陈子仙和周小松(陈称霸年代:1840-1872,周称霸年代:1846-1891)

周小松(1821-1891),名鼎,江苏江都人。

陈子仙(1825-1872),名毓性,浙江海宁人。

清代的最后两位国手为陈子仙和周小松。陈子仙十三岁时随其父往常州与董六泉对局,遂有国手之名。而周小松到道光二十一年(1846)成为国手。此后陈周与“十八国手” [注4]中的其他棋手对局,陈周皆多胜,因而两人并称国手。但我比较两人之间对局胜负数,陈又稍高一筹。其棋风颇似范西屏之善弃善取、不拘一格。邓元鏸《弈潜斋集谱》谓“陈子仙如剑客侠士,饶有奇气。”“范西屏如祟山峻岭,抱负高奇。”两人皆在一奇字。此或可资佐证也。

陈子仙逝于同治十年(1872)。陈死后,周再无旗鼓相当的对手。这时候,中国座子制围棋就像已经髦耄老矣的周小松一样,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

清代晚期十八国手

僧秋航、任渭南、沈介之、董六泉、潘景斋、申立功、金秋林、周星桓、李湛源、楚桐隐、李昆瑜、施省三、陈子仙、周小松、徐耀文、黄晓江、赖秀山、程德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