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排球-排球联赛收视率央视
1.为什么排球在中国不流行?
2.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为何在中国的热度远远不如篮球?
3.郎平指导和国内其他排球教练相比,执教思路有何不同
4.里约奥运女排决赛收视率是中国历史最高吗
为什么排球在中国不流行?
首先,历史原因:
排球这项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一位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而当时的中国处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洋务运动、威海卫被日军占领、《马关条约》签订等等的发生,导致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没有稳定的环境来学习排球,或者说人们没有心思关注运动。
其次,社会原因:清末,抗日战争,解放全中国,改革开放等时间节点,注定热爱的劳动的中国人民都需要努力建设,拼搏进取走向世界,没有空余的时间来消遣这样的生活。而以人多地广的中国实际来说,成年人忙着为生活奔波,未成年人、儿童才是各项体育运动的主体,最为主要的场所为学校,但很多学校,在当时来说,配备标准操场的都比较少,更不要说需要赛场地达到18米×9米的长方形 ,四周至少有3米空地,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的要求。而同一时期的其他发达国家,此项运动都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个人认为也是部分原因。70年代、80年代的大部分中国人为了生计在忙碌,真正享受到国家红利的90后青年迎刃而上,这个时期的人,温饱基本上得到保障,甚至绝大部分过上小康生活,开始对生活有了向往、追求。此时,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吧这类场所,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游戏这个名词,再一次扩展它的定义,在游戏的世界里,孩子们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可以纵横江湖,叱咤疆场,躲着偷着都想着上网弄网吧,做每日任务等,沉迷于网络世界。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一想象引流不少。导致酷爱运动的人,要么是极少部分投其所好,要么是立志成为职业人的。剩余的,大部分会玩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其他很少常见的,一部分因为家庭原因买不起,或者家人不喜欢等原因,就导致发展的滞后。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的一些想法,不针对任何群体,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为何在中国的热度远远不如篮球?
提问很硬性的把篮球和足球并列。其实这两项运动在影响力、球迷数量、收视率、关注人数、覆盖国家地区范围、创造产值等一系列指数对比上,云泥之别。下面列举一些:
1、足球是世界上毫无疑问产值最高、受众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为体育产业最大的单一项目。世界范围内足球产业年生产总值达5000亿美元,被称为“世界第17大体”,超过了瑞士、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GDP,是当之无愧的是世界第一运动。占体育产业总产值的占比超过40%,远超橄榄球、篮球、排球等项目。
2、中超联赛转播费五年80亿人民币,请注意中超在足球世界中的影响力根本无法和欧洲五大联赛相比,但是中超的五年转播费如此天价,为何?观众多啊,没办法喜欢足球的人多,收视率高的吓人。中超联赛2016赛季场均上座数已经超20000人。
3、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每年与足球产业相关的商业活动的资产总值已经超过100亿英镑。英超联赛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之一,也是商业价值和收入最高的足球联赛。根据PLURI发布的2014足球联赛市场价值排行榜,2013/2014赛季英超联赛的商业价值为36.11亿欧元,比排名第二的西甲高39.25%。从赛事的上座数来看,2013/2014赛季英超场均上座数为36695人,观众总人数位居全球足球联赛第一。
4、不说世界杯、,就说,哪怕是小组赛,每场比赛的全球收视人数就不是篮球世界最重要的NBA总决赛可比的。
5、篮球比不了足球,在我看来最主要在于篮球本质上是单一种族、民族运动,美国黑人运动(玩的最好的永远是美国黑人),这就其实非常限定死了这项运动的基调,所以想要全球化几乎不可能。FIBA会员国名义上二百多个,实际上有积分的只有不到三十。而FIFA踢个世界杯预选赛,两百多个国家全力参与,这就是事实。
郎平指导和国内其他排球教练相比,执教思路有何不同
郎平指导和国内其他排球教练相比,执教思路有何不同
郎平指导再度执掌中国女排国家队帅印,又一次引发了国人对排球运动的关注。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的最后决赛,比赛收视率达到了创纪录的59%,有超过一半的中国家庭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场比赛的现场直播,夺冠时刻收视率更是飙升到了69%,可以说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
2013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郎平指导,拿的200万年薪的合同,曾经让某些人寝食难安,一段时间一些媒体围绕着“为国争光该不该谈钱”展开了诸多讨论,争议颇多。 郎平指导用成绩地打了这些人的脸,三次大赛,两金一银。
和大赛成绩相比,郎平指导给中国女排的最大贡献是一些颠覆性的改变。
科学化的管理
女排国家队的教练团队构成,人员最多的时候助理教练高达7名。目前,赖亚文担任领队和副攻组的训练,安家杰任执行教练和接应组训练,袁灵犀任技术分析和陪打教练,吴晓雷任副攻组教练和陪打,包壮任自由人教练兼陪打,袁志任陪打教练。这些助理教练哪一位都是当今中国排坛的精英人士,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整个教练团队分工明确,在训练中遇到了问题,大家群策群力,这种复合型团队在国家队的作用日益显露。
除了教练团队,郎平指导还特别注重体能康复,国家队引进了国外专业的体能康复团队,配备了专业的医疗保障团队和营养师。这种规模的专业人员配备,在以前的国家队是无法想象的。整个国家队在技战术,体能,医疗康复,后勤保障等多方面都配备精良,这是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复合型团队,从伦敦年奥运会的第五名,到里约奥运会重回世界之巅,我们只用了4年时间。
科学化的训练
在郎平指导执教国家队之后,女排精神再度被媒体重提。郎平指导强调:女排精神一直都存在,但是我们只靠精神是不行的,必须在技术层面上超越对手。年奥运会夺冠的老女排,讲究的是三从一大,在那个年代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必须在科学训练的前提下,实施针对性的训练。以往的女排国家队,经常出现训练盲目上量,导致队员伤情加重最终离队,地方省队和国家队矛盾不断的情况。郎平指导上任后,这种情况大有改善,对待像魏秋月和徐云丽这样的老队员,尽量保证在有效时间的合理训练,避免身体损耗,这对于她们走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大有裨益。
目前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注重细节到了精确的程度。发球精确到秒、前排严禁触网等已经在训练比赛中被严格要求。每逢大赛,发球队员都会用眼神和手势与助理教练沟通,调整发球的线路和落点变化,以此来破坏对方的一传。背后是场外的教练团队通过软件分析临场比赛的数据,即时反馈给场边的教练团队,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训练间隙,教练组和队员会看比赛录像,分析对手的发球落点和扣球线路,相互交流总结。每逢大赛,比赛结束后,教练团队都会复盘比赛,研究如何去制约对手。这样的国家队,如何能不胜。
最重要的一点:大国家队战略
郎平指导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大国家队概念,截至到目前,累计有五十多名队员接受过国家集训队的训练。大国家队战略的意义绝非促进队内良性竞争,扩大国家队选择面这么简单,更深层次的作用在于增强了不同队员之间的配合,达到召之即来,来则能战的地步。几次世界大赛,最后留在场上的阵容都不是首发阵容。这不是郎平指导的仓促变阵,而是在平日训练的成竹在胸,使对手防不胜防。郎平指导有一句名言:中国女排没有主力和替补的差别,只有上场和不上场的区别。
这次世界女排联赛,前两站成绩不佳,引发媒体质疑。郎平指导用半替补甚至全替补阵容出战,就是要放弃对比赛成绩的盲目追求,而是通过国际大赛锤炼年轻队员,给她们尽可能多的上场机会,开阔视野,增加大赛经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排球管理中心给了郎平最大的自主权和足够的财力支持,这是女排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基石。如果没有这一点,主教练负责制,复合型的教练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都不会存在。
女排的成功也给了其他运动项目一个启示:管理中心应该尽量减少在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层面的插手,抓大放小,甘心退居宏观管理者的位置,避免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发生。
里约奥运女排决赛收视率是中国历史最高吗
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逆转击败塞尔维亚,勇夺这枚宝贵的金牌。在本场比赛进行期间,中央电视台一套、五套同时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最终该场比赛的收视率,达到了令人咋舌的7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