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卡纳塔克联赛-印度卡纳塔克邦疫情状况
1.劲敌印度究竟是怎样个国家
2.印度哪个方面发达?
劲敌印度究竟是怎样个国家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根据“印度人口时钟”统计,截止2017年7月15日,印度人口为13.45亿。可以预计印度的人口将是印度社会经济等重要指标中最先赶超中国的。
中国与印度同为多民族国家,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仅占全国人口的46.3%(注:以下关于印度人口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为2009年数据),而中国的汉族高达91.51%。印度除印度斯坦族外,尚有10个比较大的少数民族以及无数个小的民族。
这10个比较大的民族,占印度人口比重虽远不如主体的印度斯坦族,但在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这些民族的绝对人口数放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小觑。
排名前四位的所谓印度“少数民族”,其人口接近1亿,单拎出来都可算是世界人口大国。第1的泰卢固族又称安得拉族,人口1.03亿;第2的孟加拉族,人口9,225万;第3的马地拉族,人口9,105万;第4的泰米尔族,人口8,865万。
另外6个“少数民族人口也在2,500万到6,000万之间。古吉拉特族:5,510万;坎拿达族:4,630万人;奥里萨族:4,550万;马拉雅拉姆族:4,300万;阿萨姆族:2,995万;旁遮普族:2,755万人。
与这些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相对应的是,上述十大少数民族每一个都拥有一个以本民族为主体的省级政治实体——邦。泰卢固族——安得拉邦(印度第5大邦);孟加拉族——西孟加拉邦(第4大邦);马地拉族——马哈拉施特拉邦(第2大邦);泰米尔族——泰米尔纳德邦(第6大邦);古吉拉特族——古吉拉特邦(第10大邦);坎拿达族——卡拉塔克邦(第9大邦);马拉雅拉姆族——喀拉拉邦(第12大邦);旁遮普族——旁遮普邦(第15大邦);奥里萨族——奥里萨邦(第11大邦);阿萨姆族——阿萨姆邦(第14大邦)。
反观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仅在北方邦(第1大邦)、比哈尔邦(第3大邦)、中央邦(第7大邦)、拉贾斯坦邦(第8大邦)、贾坎德邦(第13大邦)、哈里亚纳邦(第16大邦)、恰蒂斯加尔邦(第17大邦)等9个邦和德里首都区为主体民族。
也就是说,在印度29个邦中,十大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邦正好全部位于前15位,占据10个名额,前十名更是占了6个,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仅占5个。
十大少数民族虽然总体人口比不上主体民族,但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并不输于主体民族。尤其是在印度的联邦制民主政治下,十大少数民族邦都将本民族语言定为邦的官方语言,卡纳塔克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甚至宣布在义务教育阶段使用本邦语言。
可以想见,作为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心中应该是郁闷的。
不平衡的经济
更郁闷的是,在经济上印度斯坦族落后更多。
翻看印度地区,很难容易就会发现,印度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主要分布在恒河流域的平原上,十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半岛及海边。这样的民族分布正是印度历史的反映,雅利安人的入侵,将原本生活在恒河流域的印度本土民族如泰卢固族、泰米尔族的祖先达罗比荼人,驱赶到南部半岛上。雅利安人取代印度本土民族,在恒河流域演化为印度斯坦族,成为今天印度的主体民族。
按照传统的观点,恒河流域充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正是经济发展的绝佳之地。因而,恒河流域成为印度的中心,所谓的印度历史,实际也就是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历史。 然而,现代文明来源于海洋。伴随西方殖民者而来的现代潮流,首先被南部、靠近海洋的少数民族地区接受,从而在经济上将恒河流域远远抛在身后。用中国类比,海边的各少民族邦就是东部沿岸,恒河流域的印度斯坦民族各邦成为了”内地“。 经济地理上,通常将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东北五大区域,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特仑甘纳邦、喀拉拉邦、卡纳塔克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七个邦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印度全国的50%以上,可以说是印度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根据印度媒体《今日印度》(India Today)的报告,2016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45万亿美元,其中有11个邦超过一千亿美元。在这11个邦中,仅北方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等3个属印度斯坦族为主体的邦,分列4、7、10。少数民族所属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特仑甘纳邦、喀拉拉邦、安得拉邦分列1、2、3、5、6、8、9、11位,奥里萨邦、旁遮普邦、阿萨姆邦位居15、16、18位。11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邦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印度全国的60%以上。(注:特仑甘纳邦为2014年从安得拉邦析置) 此外,印度排名前十的大城市中,除首都德里及拉贾斯坦邦的斋浦尔外,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等全部位于十大少数民族邦。
印度引以为傲的IT产业重镇、”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是卡纳塔克邦首府,全国第3大城市、第5大都会区。班加罗尔还是印度的科学研究枢纽,其中的印度科学学院是印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和研究所,印度的航天研究中心也位于班加罗尔。
第一大城市孟买,是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世界排名第6的都会区。这里不仅是印度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还是中心。印度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证券——孟买证券、印度国家证券,印度国家造币厂等都位于孟买,代表印地语**最高水准的宝莱坞也位于孟买。印度最大的企业集团塔塔集团也发源于孟买,2010至2011年度其收入达到833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6.14%。孟买一座城市就贡献了印度10%的产业工人、40%的所得税、60%的关税、20%的中央特许权税、40%的对外贸易。 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加尔各答,是印度第8大城市、第3大都会区。从1772年到1911年,曾担任英属印度首都长达140年。是印度东部、东北部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加尔各答证券是印度第2大。 第四大城市海得拉巴,曾是安得拉邦首府,特仑甘纳邦分出后为该邦首府,是印度的冬都。第五大城市金奈又称马德拉斯,是泰米尔纳德邦首府,拥有印度第二大IT产业,第一大汽车产业。集中了印度大约49%的汽车配件工业和34%的车辆工业,包揽了印度60%的汽车出口,号称”印度底特律“。
一股清流 根据印度国家规划委员会2011年出版的《2011年国家人类发展报告》,除阿萨姆邦、奥里萨邦外,其余9个少数民族邦的人类发展指数都在印度平均水平以上,其中喀拉拉邦与德里国家首都辖区是唯二的两个高人类发展指数地区,旁遮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古吉拉特邦属于中等水平。
印度2011年各邦人类发展指数(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印度中部以印度斯坦族为主体的各邦一片血红,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北方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贾坎德邦、比哈尔邦、恰蒂斯加尔邦等6个印度斯坦族为主体的大邦全部低于印度平均水平。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2014年中国内地的人类发展指数平均为0.754,印度仅喀拉拉邦的0.79超过;中国最低的西藏为0.6,远高于印度平均水平,仅次于排名第5的旁遮普邦。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排名第一的喀拉拉邦可以说是印度的一股”清流“。单就人类发展水平论,2011年的喀拉拉邦就与可与2014年的中国江苏、浙江相媲美。该邦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59人,为印度平均水平的3倍,但其人口增长率全印度最低。女男性别比1.084,为印度唯一女性比男性多的邦。2011年,人口识字率高达93.91%,预期寿命74岁,60岁以上人口占11.2%,全印度第一。截至2011年的10年里,该邦人口仅增长了4.9%,同样为印度第一。
针尖上的莫迪
综上所述,现代的印度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场景: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占据肥沃的恒河流域,人口、政治上上占据优势,但经济上落后;十大少数民族虽地处南部高原、沿海,人口远不如主体民族,但却经济发达,并且都有以本民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
主体民族经济比少数民族落后,这一状况在现代民族国家中极少出现。通常经济发展的差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引起种种社会矛盾乃至国家的分裂,如美国的南北战争。因而,如中国就推行西部大开发等,通过转移支付推动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国以主体民族支援少数民族发展,名正言顺,印度却需要以少数民族地区支援主体民族发展,可谓有些逆水行舟。 来自经济发达的古吉拉特邦的现任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Modi),其上任以来的所做所为,如推行税改统一税制等,受影响最大的正是经济发达的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邦。可以说,莫迪的所谓改革是在针尖上跳舞,极易激发这些少数民族邦本就存在的分裂民意,引起社会动荡,如近日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就出现了骚乱。 实际上,印度国内的问题并不比中国少,并且远比中国复杂。莫迪也如中国***一样,知道发展是解决印度问题的关键,但当改革在国内难以推进时,也就只能借助外力了。莫迪所谓的“内病外治”的背后,实际是无奈,也是一场。(荏苒 撰写)
WeiHu1918
印度哪个方面发达?
印度的软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1990年时印度软件业的出口额还几乎为零,到2000 年就超过了85 亿美元。而2000年中国软件工业的总产值是230亿元人民币,不到30亿美元,这么一比较,我们就立刻知道印度软件业的进步是多么大。它今后的目标更为惊人:印度在2008年软件出口达到500亿美元。 国内业界有一些议论,比如:印度是“世界软件工厂”,它的软件产业是“来料(设计)加工”;“印度软件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化生产,流水作业,他们有大量的软件工人,最大的软件企业有1万人”……如此种种,褒贬混杂,亚洲记者团访了印度排名第一到第八的软件企业后,感觉到这些说法往往现象是对的,理解却南辕北辙。 Tata 咨询服务公司(TCS)是印度最大、也是最老的软件公司,拥有18000 名员工,和印度许多软件公司一样,它的收入90% 来自国际市场,它的13个部门通过 SEI—CMM 5级认证,这是全球权威的软件成熟度认证,执行总裁若玛多埃先生骄傲地说:TCS 的最大力量在于其员工的技术资格。 关于软件研发,他介绍说:公司的整个文化是一个交互平台,我们与惠普、康柏等硬件厂商都有合作关系,相对应于Unix、Windows、 Linux等操作系统都建立了研发队伍,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我们与DB2、甲骨文和SQL等都合作。 这种情况与国内软件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内软件企业以消费类应用软件为主,最热衷于树立自己的产品品牌,而印度软件企业家们津津乐道的都是他们的研发和加工能力。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印度人把他们的软件业做成了一个大品牌。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际招标中经常击败其它国家的同行。国际机构和用户企业已经对印度的软件产品进行了5年的跟踪,认定他们整体上都是“信得过产品”。微软印度公司总经理拉吉夫·卡尔告诉记者:在全球被评为软件能力成熟度(CMM)5级的40家企业中,印度就占了29家,超过了美国;印度第三大软件公司韦普罗(Wipro)公司是全世界首家被授予SEI—CMM 5级质量认证的IT服务商。 “为什么印度的软件工人远远多于软件设计师?是不是因为印度生产的软件有大量的外购,因此缺乏足够的高水平的软件设计?”印度软件公司的老总们回答说,“衡量的标准不应是设计师数量的多少,而是使用设计师建造复杂解决方案的能力。”印度的软件企业重视的是产品开发流程与标准化工作,它们几乎什么活都可以干,ERP、CRM、电子商务等等,包容了所有程序语言,能适应任何机型。印度软件以优秀的设计和精良的制造征服了世界,它的软件出口到86个国家,在世界“财富500 强”中有185家企业使用印度的软件产品。 尽管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软件业几乎是同时起步,印度走的是和中国软件业全然不同的一条路线。 软件工程师是最好的职业 从新加坡转道飞往印度,到达新德里已经是夜晚,第二天早上乘车去拜访印度IT部长普拉莫德·马哈詹先生,我们才真正看到印度首都的街市。不好意思,第一眼发现的竟是“摩的”————普通的摩托车罩上个塑料布棚,里面有个简陋的座位,一位身穿“莎丽”(印度民族服装)的妇女端坐其中,皮肤黝黑的司机和乘客都光着脚。此后我们在印度卡纳塔克邦首府、印度著名的花园城市班加罗尔和安德拉邦首府海德拉巴的街道上都看到满街的“摩的”与轿车昂然并行,没有“摩的”的城市是不够发达的地方。 新德里、班加罗尔的道路、建筑远不及北京、上海漂亮,连中国发达的省会城市都比不上。作为亚洲和世界的第二人口大国,印度的经济负担显然很沉重,但是人家的软件产值是我们的几十倍,不服不行。 信息系统技术公司(Infosys)是全球最大的IT服务公司,就在班加罗尔市郊,占地100万平方英尺,厂区内铺设光纤40公里,在大片大片的草坪和树林中间分布着它的26幢楼房,为了让员工彼此容易辨识,这些楼房都不太大,但是非常漂亮,每接一个大客户就建一座新楼,北方电讯等世界著名大公司都是它的客户,每天有80辆巴士往返于班加罗尔和公司之间。在号称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和另一个信息产业中心海德拉巴,有许多这样的软件公司,占地的规模、人员的数量、产值和利润都远胜于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深圳高技术园区中的企业,然而一旦走出企业,你又会看到经济不发达的景象。据说,印度全国四车道的高等级公路只有500公里。 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不仅与超常发达的软件产业共存,而且成为软件产业迅速膨胀的催化剂和丰腴土壤,绚丽的软件产业之花就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放。为什么?一路琢磨,一路追问,竟然也看出一些道道,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本性在软件产业找到了寄托。 印度有强大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每年有15万—18万名计算机工程师从大学毕业,涌进各个软件公司,这些人迅速地改变了他们及其家庭的生活境遇。在印度,软件工程师的平均月薪是4万卢比,约合人民币7000多元,这使得一般印度人艳羡不已,汽车司机的平均收入还不到4000卢比/月。可以想象,印度软件工程师会多么敬业,这也正是的愿望,印度IT部长普拉莫德·马哈詹先生告诉记者:多年来印度都在尽力建立一套体制,为受过良好训练的人提供致富的机会,使他们成为企业家、技术专家和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从韦普罗到Infosys公司,为我们开车的印度司机欧姆·普拉喀什月工资只有3000卢比,我们问他,“你家和你的朋友家有没有电脑”,他说:“噢,没有,那很贵,要25000卢比一台。”但是他很快补充说,将来他一定要买一台电脑,给他的女儿,让她从小学电脑,将来去做软件。他女儿今年才5岁,但他已经为此在积蓄钱了。 欧姆·普拉喀什说,做软件是“非常非常非常好的职业”,他想不出有什么比做一个软件工程师更好的了。 与企业共同推进软件发展 印度官员毫不避讳谈印度经济不发达、教育文化落后的现实,相反,他们主动为记者们介绍了大量的情况:印度发展软件产业最大的优势是每年可以培养出十几万名计算机工程师,而且这些人都熟练地掌握英语。 但同时,印度有15%的人口不会读和写,更多的人是“电子文盲”,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受到制约,飞速发展的软件产业也面临人才匮乏的困难。为此,不遗余力地推动IT教育,除去大学计算机教育,印度的7万家私人计算机培训学校,每年可培训100万人;印度还积极与跨国公司合作培养人才,三年半以前印度获得微软认证工程师的技术人员一共只有2000名,而现在每年通过培训获得微软认证的印度工程师就有10万之众。 在印度,有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和企业共同积极推动软件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安德拉邦首席部长钱德拉巴布·杜奈就是很典型的一位,他6年前就极力促进本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那时候,我受到不少指责,人们说,看看那个人,他不管食品、住房和水,只谈论它(信息技术)”。但是杜奈认定发展信息技术是增加就业、赚取外汇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机会,他顶着这些批评推行自己的理念。 在钱德拉巴布·杜奈的领导下,安德拉邦有效地推行了电子商务,市民通过网络可以交付所有的账单并得到所有的收据,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买到火车票和飞机票等各种旅行交通票据;安德拉邦展开了“远程会诊项目”设在偏远山村的医疗中心通过互联网,在首府一流私人医院的指导下为乡民诊断病情;同时,在线购也正在推广实施。杜奈的想法是:所有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项目都要开展起来。他认为,网络不仅提高了效率,减少公务员与市民面对面的接触还能有效地防止腐败;而且,只有通过实际的示范才能让人们懂得信息技术的重大作用。实践证明杜奈是对的,现在,反对普及IT技术的声音早已悄然消失。 印度各级机构在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制定了世界上最严厉的打击盗版法律法规,对软件技术和产品进口、出口都免税,在印度已经有19个邦制定了IT政策,鼓励本地和国外的软件企业创业。 比尔·盖茨早就预见,印度将成为21世纪的软件超级大国,现在这个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