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球员动态

莫斯科vs兵工厂-莫斯科火车头vs兵工厂

1.什麼原因導致的德軍在蘇聯的慘敗?

什麼原因導致的德軍在蘇聯的慘敗?

莫斯科vs兵工厂-莫斯科火车头vs兵工厂

“严寒挽救苏联”这个理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成立的,东线战场第一年年底苏联莫斯科反功战役打响之前,德国国防军损失的总人数是75万多一点,其中冻伤有30-40万人,因为很多是因为冻伤而被打的,冻伤直接亡人数是不精确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冻伤占总伤人数最少三分之一以上。古德里安的战后回忆录里记载到“在集团军的医院里我看到冻伤的伤病员占一半以上,最高统帅部要对此负主要责任,那里的很多人已经2年多没去过战场了,很多人还是用上次大战的经验来指挥这次战争,而我们根本就没有冬季作战装备。”对于这位国防军将领的话我想敬重他职业军人的尊严应该相信其真实性。 德军统帅部和战前没想到战争会进入冬季,加上游击队的问题,国防军的冬季装备在1941年11月底还在波兰的仓库里。当1941年底古德里安晋见时提出这个问题时引发了争论,最后由戈培尔发起的“圣诞节捐衣活动”就这次晋见引起的,结果德国百姓捐出的衣物最早到了党卫军手里,德军广大官兵冻伤损失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是苏德战争初期,德军的武器装备十分不适应苏联的冬季,不说缺乏防冻润滑油武器使用不了,单说苏德战争的决定武器——坦克,德国的1号到4号坦克都是窄履带,根本无法在苏联的冬天野外正常行驶,而苏联的T-34则是宽履带,其他的武器装备不适应东线战场就不一一列举了,而莫斯科反功的主力是众所周知的西伯利亚军团,可战之兵击不可战之兵,一战可胜。这一情况到了42年冬天有很大改善,主要是德军投入了先进的冬季作战装备,可是到了42年苏军再也不需要严寒来帮忙(严寒又帮助苏联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击败德军。 还有一个就是德军占领莫斯科苏军是否会崩溃的问题,历史没有实现,我们有的只是推论,我的结论和大多数德国将领的结论是一致的——占领莫斯科也许苏联不会崩溃,但其必然要失败。 一:莫斯科的地理位置,苏德战争是一场辽阔战场的战争,战场巨大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兵力,补给以及其他作战必须物资的运输问题,莫斯科是苏联中部最大的交通中心,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铁路都要通过它,国防军将领提出先占领莫斯科就是看重他的交通地位,一旦占领莫斯科,苏联的南北东西铁路交通就全面瘫痪,这时再去进攻南方和北方时苏联就无法迅速的调集部队和作战物资了。 二:莫斯科的战争潜力,莫斯科是苏联第一大工业城市,他的生产能力在41年-42年间一直是苏联第一(43乌拉尔兵工厂全面生产时才不是),国防军将领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的中央方向战略目的就是突进到莫斯科以东地区,完全占领莫斯科工业区,解除苏联再武装的可能性。如果莫斯科在41年被占领,苏联会损失30%以上的坦克、飞机、火炮、其他武器的生产能力,对其战争潜力是巨大的打击。 三:莫斯科防御的部队的战略价值,41年7月到42年秋季前苏军在北中南三个方向上的军力部署一直都是以莫斯科方向为主,边境交战20天苏联的西方面军就被全歼,造成了中央战线的崩溃,7月开始苏联新组建的部队80%开赴到中央战线,8月结束的斯摩棱斯克会战德军全歼苏军新组建的西方面军40万人(原预备方面军)之后,苏军惧怕德军趁势突进到莫斯科又组建了新的西方面军和莫斯科方面军,在整个莫斯科会战中苏军参战兵力达其总兵力的35%以上,坦克、火炮、飞机等其他技术兵器达50%以上,这些部队可以说是苏军的看家老本!国防军将领认为歼灭莫斯科地区的苏军可以重创苏军为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可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乌克兰的粮食高加索的石油比莫斯科更重要,8月斯摩棱斯克会战一结束,就执行了南北分兵的计划,[color=red]中国国防大学编撰二战史时明确提出——南北分兵的决定是德军在苏德战场最大的错误,对今后的东线战争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10月德军主力再回到中央战线时等待他们的是经过一个月紧张修筑的莫斯科要塞,和150万刚开赴战场的生力军,我们还是要敬佩德国人的战斗力,在极端的严寒下,在一个月苦心构筑的要塞前,在百万大军前,德军仍然挺进到里莫斯科27公里的地方。倘若换到8月斯摩棱斯克会战结束时就突向莫斯科就很有可能占领莫斯科取得胜利的重要砝码!至于苏军的西南方面军的顾虑是不必的,虽然其有60万以上的兵力,但其机械化作战力量早在战争初与德军在杜布偌、卢茨克、罗夫偌的地域进行的二战开战以来最大之坦克会战中就损毁惨重!东线战场发动进攻没有坦克是无法想象的! 英国的机械化战争理论家‘富勒’在莫斯科会战结束后第一次提出是“苏联的严寒拯救了苏联”,这可不是什么冷战言论。也许富勒的话过于片面,但对于这为现代战争史上最伟大的理论家之一的论断,我们因该谨慎的做为参考,除去严寒的因素,固然苏联人民十分英勇,但现代战争是人的作用被大大降低,光靠苏联人民的牺牲精神能否战胜德军还值得商榷。要知道德国军人从来是以英勇不怕牺牲著称的,苏德战争是二战中最惨烈的一个战场,和这个原因也有关系。 所以说苏德战争没有按“巴巴罗萨”计划的那样顺利有3个主要原因1:干预指挥的错误,2:苏联不同于西欧的严寒,3:苏联人民的抵抗精神干预指挥的错误。 小谈一下42年德军统帅部制定计划时不选定莫斯科而是苏联南方和高加索原应,这之前大家要知道41年底莫斯科会战失败后德军高层发生了巨大变化——陆军总司令被免职(带),古德里安一级上将,霍特一级上将、冯·博克元帅,龙德施泰特元帅等众多德军将领全部被免职,这是为战败找的替罪羊,也就是说42年德国陆军传统意义上的军官团和军官团精神已经被消弱或摧毁,陆军参谋部已不是东线战场的指挥机构而是执行机构,当然打了败仗帐只有算在头上!42年制定的“兰色”方案是一手策划的,国防军将领想提出将领也没权利。只看到所谓经济目标的当然看不到莫斯科的重要价值!与此相对的是苏联的参谋部门怎么认识到莫斯科的重要性,在即将到来的42年夏季战斗中把主力集中到中央的莫斯科战区而不是南线,这客观上造成了南线防御战的的失败,居然成为部分人鼓吹战略天才的理由,真是不敢想象,这样的战争天才在指挥德国陆军四年多的时间里怎么全是打败战! 也许在战争前依靠他的诡异的政治想法达到了不少成功,但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和参谋培训,导致其在制定计划时手足无措,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40年初的北欧战局在碰到困难时,要不是约德尔等人的坚持就有退缩的想法,制定的计划也无法完整执行,在挪威、在法国、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误虽然没有出现大错,但其对以后战局影响不可小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