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尼泊尔关系-印度vs尼泊尔分析
1.尼泊尔被印度三面包围,为何没有被强邻印度吞并呢?
2.尼泊尔恒河与印度恒河区别
3.被印度三面包围的尼泊尔,为何没有成为下一个锡金?
4.为什么印度要在尼泊尔给中国下绊子
5.不丹、尼泊尔受印度文化影响大还是受藏文化影响大?
6.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领土!尼泊尔和印度发生军事对峙,哪里来的勇气?
尼泊尔被印度三面包围,为何没有被强邻印度吞并呢?
印度和尼泊尔是南亚的两个国家。尼泊尔位于印度的北部,三面被印度包围,简直就是印度的囊中之物。但有趣的是,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这个长期以南亚霸主自居的强国,却一直对尼泊尔这个囊中之物无动于衷,容忍了尼泊尔的存在。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尼泊尔被印度三面包围,为何没有被强邻印度吞并?
第一,尼泊尔虽然是个贫穷的内陆国家,但面积不小,人口也不少,而且民风彪悍,想要征服尼泊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尼泊尔的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3000万,体量比朝鲜都大,所以尼泊尔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弱。更厉害的是,尼泊尔民风彪悍,廓尔喀雇佣兵享誉全球,尼泊尔人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别说印度,当年印度的宗主国英国都没在尼泊尔人手里讨到便宜,被尼泊尔打的损兵折将。英国人打了几次发现尼泊尔不好啃,所以就放弃了吞并尼泊尔的想法,承认了尼泊尔的主权地位,因此尼泊尔没有像印度一样被英国殖民。当年世界霸主英国都啃不动尼泊尔,印度就更不行了。
第二,尼泊尔虽然属于南亚,但历史上和中国关系非常密切,是中国传统的藩属国。印度想要吞并尼泊尔必须考虑中国的态度。唐朝时期,中国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搞外交活动,结果被印度人半道截杀抢了财物,王玄策逃到尼泊尔,向尼泊尔借了7000兵马,又从吐蕃借了1000多兵马,然后带着这8000多兵马杀向了印度。王玄策带着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从北印度一直打到东印度,把印度搅了个天翻地覆,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而王玄策的成功离不开尼泊尔的支持和帮助。虽然近代中国衰落罩不住尼泊尔了,但尼泊尔却倒向了英国,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二战后,英国势力退出了南亚,而尼泊尔加入了联合国,而且和中美俄关系都保持着密切的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印度。即使印度有吞并尼泊尔的想法,也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为了防止印度吞并尼泊尔,尼泊尔一直和印度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尼泊尔在经济、贸易等方面对印度依赖非常严重,所以还是很给印度面子的,虽然说不上言听计从,但还是做出了一定的妥协。而印度为了拉拢尼泊尔,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无法吞并尼泊尔,但印度对尼泊尔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直到现在印度仍然在不断向尼泊尔渗透,试图通过鲸吞蚕食的方式慢慢控制尼泊尔。不过目前来看,印度想吞并尼泊尔并不现实,当然尼泊尔想要摆脱印度的影响也不容易,所以两国只能保持现状。
尼泊尔恒河与印度恒河区别
尼泊尔的恒河与印度的恒河并没有本质区别,它们是同一条河,都源自喜马拉雅山脉,流经孟加拉国、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家,最终注入孟加拉湾。
具体来说,尼泊尔境内的恒河被称为卡尔纳利河,这是印度恒河的一个支流,而尼泊尔境内的河流是整个恒河流域的一部分,这些河流当中的水资源全部都向南汇入印度的恒河。
在印度教的文化中,恒河被视为是神圣的河流,它被认为可以洗净人的罪孽,带来好运和幸福。因此,恒河在印度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被印度三面包围的尼泊尔,为何没有成为下一个锡金?
尼泊尔是介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一个内陆国,全国面积大概14万平方公里。如此一个国家或许放在欧洲还算是一个大国了,不过放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就显得特别渺小了。
印度自从实现独立之后就显得特别有野心?比如说通过战争分裂了巴基斯坦,后来还更是直接侵占了中立国锡金,甚至还与缅甸之间发生过军事武装冲突夺走了一些争议地区,直接控制了马尔代夫群岛等。
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印度却一直没有对尼泊尔进行吞并?要知道尼泊尔可是东临锡金邦,西南部就更不用说了,与比哈尔、北方等多个邦接壤,尼泊尔的情况是实属被印度三面包围的。
这到底是为何呢?很多人可能认为尼泊尔这个地方性价比不高,毕竟气候恶劣不说,土地也是异常贫瘠,而引以自豪的诸多矿产资源也由于受制于技术与交通,根本无法充分利用。
对,这确实也是如今尼泊尔的现实情况,但尼泊尔再不济也依旧是一块领土,在19世纪的时候,当时贵为世界第一大国的英国都没有?嫌弃?,印度又何来嫌弃一说呢?
印度其实一直对于尼泊尔虎视眈眈,不止是现在,自古以来就是了,尼泊尔历史上曾经拥有的种姓制度与印度教就是印度历史上对尼泊尔文化侵蚀过的具体表现。
那尼泊尔到底如今是出于何种原因,没被野心勃勃的印度吞并呢?
首先呢,相对于尼泊尔印度虽然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尼泊尔却是一个民风特别彪悍的民族,尼泊尔的雇佣兵更是闻名于世界。尼泊尔国家虽然仅仅只有将近3000万的人口,但经过一定训练之后,他们基本上可以是全民皆兵的状态。
尽管印度在军事实力上可以对尼泊尔形成碾压之势,但是若是尼泊尔民众铁了心要反抗的话,印度想要攻占尼泊尔全境,肯定也会元气大伤?尼泊尔集中优势兵种利用地形与印度打游击,就够印度吃一壶的了。
而且印度的敌人也一直不少,早与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军事矛盾不断,在其攻打尼泊尔期间巴基斯坦很可能从背后出手,到时候印度背负受敌,以印度现在的实力未必能够应付过来。
而且就算印度能够吞并尼泊尔,它也未必能够消化得了尼泊尔?现在世界各国的民族意识都特别的强烈,如果印度强行军事侵占,尼泊尔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军事反抗力量,倘若反抗力量深入印度,骚扰印度的话,印度不可能在短期将其消灭,甚至会给印度带来一些不可估计的损失,但印度又不可能将3000万尼泊尔人全部屠杀殆尽。
所以呢,直接强行吞并是肯定行不通的,若这样搞了,只会像美国攻打越南那样陷入泥沼,而印度自知实力远不如美国,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不可不留个心眼。
有人说可以现实一点,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想当初锡金就是这样搞到手的。
先规定锡金是自己的保护国,再签订《锡金协议》将锡金的国防与外交搞到手,通过数十年对锡金进行潜移默化影响后,最后才通过公投将锡金纳为自己的一个邦。即便搞到手了,为了安稳人心,每年为锡金提供补助款,靠着这笔补助款锡金的人均生活水平在印度也是位居前列。那尼泊尔这样搞可行吗?
显然是不行的。
锡金与尼泊尔虽说大体相似,但具体情况却不一样。
1、最为明显的具体情况,就是两国面积不一样,尼泊尔可是足足有两个锡金这么大。或许当初就是觉得锡金偏小,出于方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缘故,英国殖民者将锡金一起给纳入到了印度,这就造就了印度对锡金的影响一直以来就比较大,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经济文化。
而尼泊尔呢?虽然它也在英国的统治之下,可是由于面积较大,尼泊尔并没有就这样纳入印度,而是一直处于与印度相互独立的状态。
这样一来,印度如何吞并尼泊尔呢?要施行的第一步让尼泊尔成为它的被保护国都会异常艰难,可以想像,此方案一旦提出,势必会引起尼泊尔国内的全体反对,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和借口。
2、再者,时代背景不一样了。锡金会被印度给吞并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是何种原因都是在一个大前提下实现的。
现在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吞并国家领土都是会受到国际谴责的,所以即便强如美国,也对外战争中,即便打了胜仗,也只是不断的扶持一些亲美政权罢了,压根不会再吞并领土了。
而锡金在被印度完全吞并的时间是处在1975年,这个时间点有些不一般,它正处在美苏争霸最为激烈的时候,对于刚新兴的南亚大国印度,美苏都是偏向于拉拢,而不会让他感到失望,所以对于印度当时直接吞并锡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或许就是小国的悲哀,锡金没有印度腕大,美苏会站队印度在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后来不同了,过了冷战的那个环境后,印度再想逐步吞并尼泊尔的话,是很难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甚至会被世界各国所谴责,如今越来越强大的印度一直在追求政治大国地位,若再吞并领土,对它要树立一个大国的国际形象十分不利。
有人看到这里或许有疑问,为何要等冷战后再着手盘算尼泊尔,而不在锡金干掉后,直接一鼓作气?这说到底还是受制于国力的缘故。这里的国力并不是指印度军队不够强大,而是指经济。当时的印度刚拿下锡金,要对锡金给予各种政策扶持与补贴,以此来安稳人心。而若拿下尼泊尔,也依旧要这么干,但要知道尼泊尔可是比锡金要大得多,如此下去,怕是印度支撑不了。
言归正传,况且尼泊尔作为联结印度与东方大国的一个纽带,它的稳定是东方大国与印度之间能够和平的保障。东方大国和巴基斯坦一直是关系最为友好的国家,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则是敌对关系。而且东方大国与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偶尔也偶尔会出现一些摩擦。
倘若印度直接吞并尼泊尔的话,只会使中印之间的边界线加长,自此缺少一个战略缓冲地带,出现大摩擦的概率就会增大,对于印度来说这自然也并不是什么好事。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印度不是不想要尼泊尔,而是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导致无法实现。不过虽说印度没有可能实现吞并目的,但一有机会还是会对尼泊尔作一些毛手毛脚的小动作,而这些小动作一定程度上也是尼泊尔默许的,毕竟作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它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外国援助,而对其援助最大的一个国家之一就是印度。
为什么印度要在尼泊尔给中国下绊子
关于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是诸如丹麦、瑞士、挪威等这样发达的北欧国家。但,我们也会看到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也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那就是尼泊尔。这看上去有些令人费解,就算尼泊尔有众多的苦行僧,他们的境界是高于我等的,但没有物质的保障,哪有力气去让精神富有起来?所以,云石君,更愿意相信,如此宣扬尼泊尔,更多是出于旅游经济效应。
从地缘角度来看,尼泊尔似乎是印度的附庸。不过,这个山地小国与印度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亲密,反而与中国倒是走得近,甚至多次惹恼印度。
在印度视中国为最大博弈对手的大环境下,地缘上天生受到印度钳制,再加上自身实力也非常弱,尼泊尔为什么敢得罪印度和中国亲密?印度能容忍尼泊尔的这种行径?云石君将做简要分析。
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与西藏隔山相望;东西南三面则被印度包围。虽然,也毗邻中国,但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却是坚实的地缘屏障。其面积仅14.7万平方公里,人口2850万。从地形上看,国家由北到南,依次为山脉、河谷丘陵和平原草场,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小国。
从地缘属性上看,尼泊尔与北印度平原连为一体,属于南亚的一部分。既然如此,自然而然的受到印度的影响。鉴于尼印间不成比例的体量和实力差距,尼泊似乎没有独立成国的理由。
在古代,尼泊尔确实归属于印度文明,不过,政治上却并非归属于印度。大家知道,古印度文明是严重分裂的,其本身也很难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于是,就有本土核心区分裂的局面,更何况去统一尼泊尔这种边缘山区。相反,因尼泊尔与富庶的恒河平原紧密相连,导致了生活在尼泊尔这片贫穷土地上的民族,天以洗劫恒河平原来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并因此养成了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后来英属时期闻名世界的廓尔喀骑兵,便由尼泊尔人组成。
不过,工业文明后的热兵器终结了冷兵器时尼泊尔的个人武勇的军事优势。
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热兵器需要丰富的水资源,及低地平原。如此一来,大幅提升了北印度平原的地缘实力,对南亚次大陆的其他部分形成了不可逆的地缘优势,使印度本部有了融合边缘落后地区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尼泊尔似乎更不可能保持独立。不过,尼泊尔有特殊的条件加持、
第一、地缘条件的独立性。尼泊尔全境为山地地貌,在现代文明下,虽然山地维持地缘独立性的作用已被削弱,但不至于全无。
第二、人种的差异性。因毗邻西藏,尼泊尔原住民是属于汉藏一系的黄种人。虽雅利安人种的印度移民不断涌入,但也只是在南部平原聚居,这也使得尼泊尔与印度在人种上保持了一定的差异性。
不过,这两个因素并不足以让尼泊尔维持独立。特别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印度民的族沙文主义思潮泛滥,并极力寻求对南亚次大陆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尼泊尔沦为了印度的后院,内政外交都受被印度控制。
尼泊尔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不得不受制于印度。
不过,尼泊尔却从中国身上看到了不再被印度控制的希望。
新中国成立之前,并没有在向南亚施加影响的能力。尼泊尔与中国的虽是邻居,不过中国对尼泊尔的内政外交几乎毫无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次有能力直接管理青藏高原,甚至也有了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向南亚投射地缘影响力的技术可能。
中印边境战争,则成为尼泊尔开始“亲华”的拐点。在中印战争中,印度大败。因地缘的限制,战场上得胜的中国不得不退出藏南。但军事上的大胜,仍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尼泊尔也从中嗅到了自己摆脱印度控制的机会。
现在,青藏高原的地缘隔离作用已严重被削弱,中国已有向南亚施加影响的能力。此时,尼泊尔的适当亲华,可以有效的对冲印度对自己的压力。
而中印间的结构性地缘矛盾依旧,中国若能和尼泊尔的关系更进一步,则可将影响力推广到喜马拉雅南麓,进而加强对印度的遏制。
于是,中尼关系极速升温,1963年7月破土动工中尼公路,并于1967年宣告建成。
中尼公路至关重要,对中国而言,获得了进入南亚的现代化通道,进而提升对尼泊尔、乃至南亚的影响力。对尼泊尔来说,在面对印度的压迫时有了讨价还价的筹码。1969年,尼泊尔要求印度撤走自1953年以来就派驻加德满都陆军总部的印度军事代表团和北部边境哨所的印度军事人员,便是最好的体现。
当然,中尼公路不可能完全改变尼泊尔受印钳制的格局。印度毕竟不好惹,于1970年,发动了对尼泊尔的经济制裁:印尼贸易与过境条约到期,印度却拒绝续约。此后,印度便常用经济制裁的手段来制约尼泊尔。
深居内陆山地的尼泊尔,对外交通必须经过中印两国。虽然中国实力远超印度,但与尼泊尔接壤的却是最为边缘、经济价值最低、交通也最不发达的西藏高原。这种限制,决定了中尼公路的作用更多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而在经济上对尼泊尔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也就决定了尼泊尔依然无法摆脱印度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国力剧增,科技水平进步迅速,中尼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而论证中的中尼铁路如果成为了现实,尼泊尔的真正独立便有了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将进一步拓展中国对南亚的政治军事影响力。虽然尼泊尔不可能允许中国军事力量进入,但只要中尼铁路存在,尼泊尔便有了与印度的政治博弈的底气,有中国的援助,印度对尼泊尔也不敢太胡来。
第二、在经济上,改变尼泊尔对印度的依赖程度。相对于公路,铁路运输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更小。再加上中国已有了几十年的改革开发取得的显著经济实力,凭借铁路对尼泊尔的经济影响力也会更强。
具体表现在:有了更为便捷的铁路,尼泊尔的部分高价值自然资源可以有效地运往中国内地。另外,中国游客也会较以往大幅增长,对拉动尼泊尔的旅游经济也会十分有效。而这些日趋紧密双边经济活动,意味着印度对尼泊尔的经贸垄断地位会被进一步打破。
不过,摆在眼前的世界屋脊,决定了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不可能使中尼联系达到尼印间的高度。即便如此,也可在相当程度上改观尼泊尔的附庸地位。再考加上中国远强过印度的国力,也可在经济交往中弥补中尼地缘疏离带来的局限,另外也使得中国有能力在政治上对尼泊尔提供超越地缘限制的支撑。
只要中国有超出印度的绝大规模优势,也就有了对尼泊尔的影响力会达到或逼近印度的可能,那是,中印在该区域的均势地位便会形成。
一旦形成了均势,尼泊尔本身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他的政治态度,将可以决定该国的走向和归属。当然,对于尼泊尔而言吗,秉持中立,在该区域内部助弱制强,维持均势是最符合尼泊尔的利益的。
因地限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掌控尼泊尔。而让尼泊尔从印度附庸,变为中印之间的战略缓冲,中国也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不过,印度就不乐意了。好好的自家后院,到头来却成了两家人的市政园林。
当然,印度并不想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旦这种差距悬殊到了一定程度,那中印在尼泊尔的均势状态将不可避免。到那时,印度就算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叹息了,谁让不如人的。而尼泊尔也就达到了长期以来建立中立和平国的目的。
不丹、尼泊尔受印度文化影响大还是受藏文化影响大?
答它们2个国家受印度文化影响交大!首先从地理角度来看、就比较接近。尼泊尔的文化好像是印度文化的缩影,或者说受到印度文化影响很大,但又有自己的独立性,从而产生了一种类似印度文化的优秀文化, 分析尼泊尔是自然、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旅游圣地,印度洋的季风让它四季如春,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宗教让你流连忘返。这个东方神秘文化的国家,能够给人太多的探索、期待和精神充实的机会。
尼泊尔是宗教色彩很浓的国家。这个宗教有其特色,它不象佛教、伊斯兰教那样有明显的创始人和经典,但它历史悠久,经过一代代的演变,竟成为次大陆上占主体的宗教。目前,印度有85%,尼泊尔有90%以上人信仰印度教,而尼泊尔更是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 至于不丹就不怎么清楚、 虽然地处喜马拉雅山南坡。北部及东北、西北与中国为邻;南部与印度接壤。
但是我想应该还是和印度文化影响较大吧!
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领土!尼泊尔和印度发生军事对峙,哪里来的勇气?
印度当年是英国的殖民者,但是他并不把这段历史作为耻辱,然而却认为自己是日不落帝国在海外的血脉继承者,他们也一直希望能够成为南亚地区的霸主,这次对准了尼泊尔,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向来都有争议的里普列克地区。
印度常挑衅周边国家,尼泊尔民愤强烈
印度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整体的形式都属于急转直下,后来又因为他们国内的医护人员紧缺,医疗物资匮乏,等等,在各种情况作用之下,莫迪政府不仅仅要花费心思抗击疫情,除此之外还要应对着国际争端,其实印度政府经常会因为某些事情在国际上与其他的国家闹得不愉快,因为印度周边有很多的小国,这些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发展都不如印度,所以多多少少的都会被印度欺负过。
其中最惨的就是巴基斯坦,后来巴基斯坦被分化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东部的巴基斯坦成了孟加拉国,另外的一个国家锡金就直接成了印度的省。而在上个月,印度政府决定和尼泊尔通过里普列克地区修建一条到达喜马拉雅山的道路,但是却遭到了尼泊尔全国上下强烈抗议,尼泊尔政府也开始对印度采取了一些硬碰硬的措施。
廓尔喀部队是尼泊尔的王牌,印度不会强攻
尼泊尔可谓是常年都受到印度的打压,在印度组建这条道路之前,尼泊尔就曾经发布过一版新的地图将之前与印度有争议的地区直接划入自己的版图,后来还放出话说要夺回自己的领土。这其中就包括饱含争议的普列克地区,后来尼泊尔政府还派遣出了武装警察部队和住房,部队直接驻扎在里普列克地区。尼泊尔自从增加了哨兵之后就定时巡逻,而且还出动了直升机,直接将尼泊尔军队送到了昌鲁无人区,以此来阻挡印度军队继续北上,这可谓说是一次世纪,大碰撞也是尼泊尔第一次与印度发生正面干的军事对峙。
实际上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尼泊尔都是和印度还有一段差距的,而这一次尼泊尔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可能是因为他国内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廓尔喀雇佣兵。在之前英国在侵略尼泊尔的时候,就是被这1万支雇佣兵打败的,所以自此以来英国一直对尼泊尔都是有三分敬畏,目前尼泊尔境内总共有7支廓尔喀部队,大约有3万人,其实这些雇佣兵就像是敢队一样,宁愿在战场上战也不跟懦夫一样苟活。
北方大国当靠山,尼泊尔不再受制印度
实际上印度军队也不敢真的去攻打尼泊尔,并不是说印度打不过,而是没必要因为一个尼泊尔而导致印度伤筋动骨,而且其实莫迪政府想挑衅周围的小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转移民众的注意力,而并不是为了发动世界战争其次,在近年来尼泊尔和北方的各大国家都加强了国际交往,渐渐的也已经摆脱了被印度控制的屈辱,过去以前尼泊尔的国土有14.7万平方公里对能源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因为他的边境和印度乡接壤,所以像石油粮食等等这些都必须经过印度,所以印度就经常以关闭边境口岸来敲打威胁尼泊尔。
就在尼泊尔非常困难的时候,北方的众多国家及时为尼泊尔伸出了援手,为他输送了能源至此,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国际交往仍然非常牢固,尼泊尔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和能源上的问题,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也就敢和印度对刚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