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中场跑动距离排行榜-英超中场进球记录
1.为何很多球队不再使用组织型前腰和古典前腰?
2.足球名将杰拉德的奋斗过程?
3.面对失败,没有遗憾,莫德里奇重新定义什么是胜利
4.盘点:目前世界上最好的10位中场球员!你们认识几人?
5.球员谁跑马拉松最快 巴萨主帅逆天神举非人类
为何很多球队不再使用组织型前腰和古典前腰?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定义一下什么是古典前腰,古典前腰是被称为球场上的艺术家,他们具有很强的个人能力,古典前腰的技术特点是有细腻的盘带技术,有很好的大局观,有出众的脚法,踢球风格非常优雅,有如球场绅士一般。代表人物有齐达内,鲁伊科斯塔,里克尔梅等等。
但随着足球的发展,由于技战术的进步和改变。古典前腰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在场上看到这种类型的球员了,即使拥有这种天赋的球员,也已经慢慢转型,换了踢球方式。这是足球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虽然古典前腰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但现代足球经过发展之后,古典前腰的缺点也慢慢显现出来,第一,现代足球节奏加快,攻防转化加快,古典前腰掌控节奏的球风慢慢不合时宜。第二,越来越强调整体足球,进攻多样化,在从前比如说阿根廷,如果要招入里克尔梅,整个球队的战术都要围绕里克尔梅的节奏去踢,否则他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当他状态不好,整个球队也会陷入危险的境地。这和现代整体足球是相悖的。第三,防守能力薄弱,现代足球要求着整体防守和全能型的中场或者影子前锋,这是古典前腰不具备的能力,一般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进攻组织着,而现在他们的功能更多的被后腰所取代。
所以现代足球已经慢慢不需要这种类型的球员了,不过也不用担心,他们其中也有很多转型的很好。依然出色。代表人物比如说皮尔洛。他们都变成了后撤组织类型的后腰球员,搭配一个防守型中场这样的配置也依然没问题。再比如说谋求边路发展,比如说伊涅斯塔。
现代足球类似于工业化生产一般,是向更激烈更快速进步的。但是必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至于你喜不喜欢。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足球趋势改变球员踢球方式!趋势!在任何行业都是在不断调整和改变的,足球项目也如此,它在朝着运转更加快速、节奏更加紧凑、拼抢更为激烈、球员对场地占据更为压缩等方面转变。 在整体上强调团队作战,快速、简练、有效的趋势下,对于10号位的空间压榨较大,毕竟再快的速度都不及球速,让足球在人与人之间高效运转,从而寻找撕破对手的机会。 作为传统的10号位球员来说,他们的风格属于个人综合能力非常优秀的,既有个人突出的能力又要具备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需要一些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当今足球强调压缩人员之间的距离,在局部形成高压式逼抢的形势下,10号位的作用势必会受到更多球队的重视,如果一支球队仅仅依靠一个人来组织,那么只要限制住他即可制约整个球队。
再则,10号位对个人能力及才华要求较高,在一个团队中围绕一名球员而比赛,在现在的比赛中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另外现阶段培养球员的要求也没有倾向于此的发展,多数在成人之后强调整体性。
边缘化!被现代足球“杀死”的,不仅是古典前腰,还有……因为时代变了!
何止是“古典前腰”或者“组织型前腰”在当今主流足坛已经很少见了?
实际上,各种类型的“前腰”,在当今足坛都已经很少见了。
甚至很多阵型(比如说433阵型),都没有设置“前腰”的位置 ——“边前腰”除外。
那么,是谁“杀死”了古典前腰?
咱们就看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那个阶段,是“古典前腰”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的“古典前腰”球星们,他们个个盘带技术细腻,阅读比赛能力强,善于用控球和传球掌握场上的比赛节奏。
他们是足球场上的艺术家,是绝对的核心,是技术流的“中场大师”。
像巴尔德拉马,鲁伊科斯塔和二妹等中场大师,都是绝对的组织者(齐达内兼任古典前腰和现代前腰双重功能)。
这种踢法,可以让组织型前腰拥有绝对的球权,可以利用大局观和意识带动球队来撕破对手的后防线。
但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全队的进攻组织,只靠前腰一人。
一旦前腰状态不佳,球队就立马运转失灵,并陷入混乱。
进入新世纪以后,足坛打法越来越整体了,比赛节奏也越来越快,对于空间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各队往往会在中后场屯集重兵,联合围剿对手的组织型前腰。
这个阶段的“前腰”,也不再只有“组织型前腰”这一种模板,类型也更为百花齐放。
除了二妹或者科斯塔这样的“组织型前腰”,还有卡卡这样的“攻击型前腰”,对于球门的威胁更直接。
还有皮尔洛这样的“前腰后置”,让组织者在更靠后的区域拿球。
还有兰帕德杰拉德巴拉克这样的“B2B中场”,前腰兼任后腰,覆盖面更广。
还有阿隆索这样的“组织型后腰”,罗纳尔迪尼奥这样的“边前腰”,甚至还有佩罗塔这样的“后腰前置”或者奥斯卡这样的“防守型前腰”。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球队的进攻组织,不再依赖于“组织型前腰”。
4312或者3412这种“主打前腰”的战术体系,在足坛越来越少见。
取而代之的, 是打法偏向整体的433阵型,这些阵型,甚至可以不设置“专职前腰”了,更何况是“纯组织型前腰”呢?
那么,原本前腰的场上任务,应该交给谁呢?
可以用“双核”甚至“多核”的模式, 淡化“专职前腰”的概念,他们不需要像二妹那样一直站在前腰区域拿球。
像梅西罗本这样的边前腰,C罗内马尔这样的中前场自由人,莫德里奇哈维这样的中前卫,伊涅斯塔这样的万金油,本泽马这样的“策应型中锋”, 他们同样可以经常进入前腰区域拿球,踢法还更灵活。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二妹或者科斯塔这样纯粹的“组织型前腰”已经很少见了,哪怕是库蒂尼奥或者J罗这样的“攻击型前腰”,在当今主流足球豪门都很难获得核心地位。
咱们也只能说, 随着比赛节奏的加快,足坛更需要“全能型”球员,而不是“偏科型天才”。
作用单一的前腰,就会被边缘化了。
也许,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前腰球星们又回归主流,也不是可能的事,是吧?
你觉得足球 历史 上最强的前腰,是谁?欢迎一起讨论。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这种古典前腰的数量越来越少,随着皮尔洛的退役,哈维的老去,能称上大师级别的古典组织型球员越来越少,现在还活在我们印象的好像就只还剩下摩德里奇,伊涅斯塔,大卫席尔瓦等人,但他们也都已过了而立之年,唯一值得人们欣喜的曼城的德布劳内似乎有这种古典前腰的感觉,这也让古典前腰不至于失传。想想那个时候,法国队有齐达内,阿根廷队有里克尔梅,西班牙队有古蒂等等,画面真美。
第二,现在足球的战术的不断更新,各队为了追求成绩,防守至上,功利足球至上的战术越来越重要,也使得古典前腰越来越失去市场,有些小孩可能有这种古典前腰特质,但因为其它能力不足给否定掉了,再不就改造成全能中场了,你不仅能组织进攻,你必须还能防守,还能铲球,能犯规,蓝领白领一块干才行。像皮尔洛,哈维这种前腰特质的球员,为了球队需要也不得让位置更靠后。最近,能攻善守,脚头硬的中场更受教练的青睐,像穆里尼奥的球队中,马塔,姆希塔良这种技术流中场根本就踢不出来,像博格巴这种黑又硬的中场才是主流。
不过,一些主打进攻的球队中,还生活着一些技术型的中场,瓜迪奥拉手下的德布劳内,克洛普手下的库蒂尼奥,温格手下的厄齐尔等等,他们也成为了足球这个功利场上的一道风景线。
题主这个题目对了一半也错了一半。
先说对的一半,通常我们提到古典前腰就会联想到科斯塔、里克尔梅这些球员,他们有几个共同点:位置大多在中路,通常都是球队的进攻核心,具有强大的控球能力,手术刀般的精确传球。这类前腰身前一般有一两个中锋作为搭档,他们主要负责输送炮弹的任务。
比如科斯塔和巴蒂的组合,当年佛罗伦萨队的比赛最经典的画面就是科斯塔带球推进,在吸引对方后卫之后送出精确传球,由巴蒂射门得分。这类前腰未必追求速度与快节奏,精准与精确才是第一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对于传球技术有着极高要求。
那么为什么现在古典前腰消失了?这个是时代决定的,穆里尼奥在切尔西引领的边锋复辟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现在越来越多的球队把进攻方向选择在了边路,而边锋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寻求高速下底传中。现代的边锋虽然依然喜欢突破,但方向选择了向球门方向突破,内马尔、c罗、罗本这些边锋中的巨星都不是简单的只会边路下底而已,巴萨、切尔西、拜仁这些近些年取得成功的球队都在边路下足了功夫。
这就让古典前腰有些尴尬,首先是边锋战术一般有三个前锋,再设置一个前腰会不会太奢侈了一些。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年代,前锋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强,梅西这样的大神算前腰还是影锋还是中锋?还需要前腰吗?第二,古典前腰寻求的是那种一剑封喉的致命传球,强调个人能力,是否会影响到整体的平衡。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古典前腰的节奏太缓慢了,不符合现代高速运转的场上节奏。
那么前腰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强化组织能力甚至是得分能力是最好的选择,所以题主说错了一半,就是组织前腰依然存在,只是他们的位置略微靠后,甚至在边路履行前腰的职责,最好的例子有曼城的席尔瓦、德布劳内。
德布劳内在切尔西没能踢出来,去到曼城瓜帅手下大红大紫很大原因就是战术问题。在穆帅手下,他作为一个边路球员使用,虽然他也具备突破能力,但是他前腰属性中的组织能力和穿插能力被限制,而在瓜帅跑位更灵活、换位更频繁的中场体系中,他的才华得以充分释放。
所以古典前腰确实越来越少了,但是组织前腰一定还会存在,只是他们换了一种生存方式。
先说古典前腰很难培养,这其实不难理解。古典前腰除了需要技术好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视野、大局观和创造性,技术倒是好练,每个人都可以去磨练自己的技术,就算练不成鲁伊科斯塔和里克尔梅,但总归练了就会有提升。但是其他天赋很多都是天生的,尤其是创造性,怎么练?很难练。只能多学多看,是非常虚的东西。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也就是说,你培养十个你认为具备古典前腰能力的球员,最终可能十个人都拥有了古典钱哟式的技术能力,但却只有一个人能成为古典前腰。其他九个人不是技术能力不达标,是天赋不达标,是创造性不达标。
无意贬低阿扎尔,阿扎尔也是很有天赋的球员,也是经过苦练才打到了今天的高度。可是,是阿扎尔这种踢法非常欧式、简练的球员更好成批量培养,还是古典前腰那种创造十足的球员好培养?答案不言自明。
再说第二点,那就是现代足球战术越来越容不下“古典前腰”了。很简单,古典前腰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站在前锋身后,梳理进攻路线,用自己的创造力和脚法为前锋输送炮弹,他的运动能力可能会很差,而且也不太需要参与防守。
但是现代足球战术,是把每个球员都当做一个螺丝钉来用的。不需要你有创造力,但需要你能跑。这是因为,能跑的球员比有创造力的球员更多。大部分主教练都得不到古典前腰,他们自然要设计一套能提升普通人战斗力的战术。所以不管阵型怎么变,现代足球都要求球员越来越能跑。一场10公里简直是标配,本赛季德甲的单场跑动距离纪录是14公里!
要知道在上世纪50年代,足球运动员场均跑动距离只有4、5公里,现在已经翻了一倍还多。只要球队里有一个人不能跑,那么防守的整体性和阵型的严密性就会被挑战。所以,大部分教练员会放弃古典前腰。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没有这类球员的存在了。
而且,正如前文所说,古典前腰可以体能不好、运动天赋不好,但需要技术好、有创造性。但是在现代足球的战术要求面前,这样的球员很可能得不到重视,体能不好还踢足球?
里克尔梅当年离开阿根廷后在哪都不得志,只有比利亚雷亚尔可以给他一片天地,就是因为情歌球场可以围绕他打。但是豪门俱乐部大家都是球星,哪个教练会为了一个人就调整整个战术呢?再说,围绕你打也未必就能夺冠啊。
如今的曼城有没有创造性?有!但前提是,他们的所有球员也都很能跑!
现在比较接近古典前腰的可能是厄齐尔了吧?然而厄齐尔经常被人批评的点是什么?懒,不跑,不防守。所以,是时代放弃了古典前腰。如今没有一个职业球员能够场均跑动距离只有区区4、5公里还能占据主力位置了。
当你第一次听说张大帅单场100分、单场刷55板、大O单赛季场均三双这些神迹时,你脑补的画面一定非常:
不过如果你真的去耐心地看完这些远古神迹,说不定会被无聊到打瞌睡:
当然,这种矛盾的现象并不是在否定这些 历史 巨星的伟大,而是一个人的命运除了个人的奋斗,真的还是得看 历史 的进程。
如果60年代就有三分线,那么联盟对这种超级得分手段的疯狂投入,肯定会让类似于水花兄弟的球星肯定会早20年出现在赛场上。而类似于张大帅这样的得分手段单一、策应能力有限的古典中锋会加速消亡。
如果60年代就有三秒区,那么联盟会对这种新规则展开疯狂的对策研究,肯定会让波尔津吉斯这样的非常规篮球内线更早在联盟中立足。而类似单赛季场均三双的数据,可能会在更早的时间出现在 历史 的记录中。
同样的,这样的发展规律也适用于足球。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球员训练水平、身体机能的快速成长,带动了形而上的盘带技巧、传球技巧、战术意识、空间意识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包括古典前腰在内,许多人们记忆中的角色比如站桩中锋、后场清道夫或加速灭绝、或由其他位置代替完成(比如诺伊尔式后场清道夫)。
不过换句话说,曾经古典前腰给足坛留下的启迪,你都可以在其他位置上看见些许闪光。比如前锋回撤的策应,比如前场自由人的跑动。或许就像拿破仑说的那样,古典前腰们成为了 历史 ,而 历史 就是在过去发生的事中,大家一致认同的那部分。
首先可以说,很多的朋友已经说出了这种情况出现关键。但是我要说明一下某一些朋友把皮尔洛,哈维等等说成前腰这种错误,不可否认皮尔洛出道就是前腰,但是皮尔洛在足坛大放异彩是因为他开了前腰后置的先河,也就是说皮尔洛其实是组织型后腰,哈维就更不用说了,标标准准的后腰。另外还有齐达内等人真不算是古典前腰,他还是属于比较欧式的,接近自成一派的伟大巨星。里克尔梅是非常典型的,另外还有西班牙的贝莱隆,巴西的德贾明哈,哥伦比亚的巴尔德拉马,前南斯拉夫的斯托伊科维奇等等,这些人我觉得才是古典前腰。
其次,就是大家说的原因,战术打法的更新换代使得速度节奏偏慢的古典前腰与目前的主流打法格格不入,才使得目前古典前腰几乎消失不见。
纯组织型前腰和古典前腰已经不适合现代足球的发展了,当今足坛流行的433体系,已经没有位置给一个纯10号球员了,随着足球的发展,以后不仅古典前腰会消失,连前腰这个位置,都可能会被全能型中场给慢慢代替掉。
古典前腰的基本上指的是控球出色、传球精准、大局观强的球员,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串联起球队进攻。这样的球员往往存在很大的技术缺陷,其自主攻击能力、防守水平和撕开空间的能力都不上乘。对方只要重兵死守,古典前腰们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
而且因为功能单一,他们的容错率非常非常低,一旦被对手限制,在球场上基本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或者变成一个传安全球的机器。不仅自己,过分仰仗球队10号的队伍,其进攻也必定陷入困境。
厄齐尔和阿森纳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西甲如鱼得水的厄齐尔在英超赛场上并没有展现出欧洲助攻王的风。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英超比赛更喜欢运用身体,德国人对抗差的问题就暴露无遗了。而少了厄齐尔这个指挥官,阿森纳的进攻也很难流畅起来。
现代足球强调丢球后的反抢,无论是瓜迪奥拉6秒反抢的理论,还是克洛普前场疯抢的战术,都需要前场队员有一定防守功力。而古典前腰的踢法,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大爷踢法,其只做细活,粗活和脏活即使有心也无力,这就造成了球队高位逼抢的战术无法施展开来。埃梅里敢弃用厄齐尔,就是这个原因。
古典前腰的另一个致命伤就是进攻能力实在有限。强如巴尔德拉马,其在五大联赛的进球仅仅只有5个而已;中场大师鲁伊·科斯塔在AC米兰期间只打进了4球;拉科的中场发动机贝莱隆,在其20年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赛季的进球数能超过5个。这些出色的前腰尚且如此,其他二流的前腰们的进攻能力可想而知。
如果一个前腰球员突破和射门都不是精通,即使对手没有将其限制死,防守队员只需判断其传球路线即可,不需要做选择题,大大降低了防守难度。没有撕开对手防线能力和远射破门能力球员,在现代防守面前是一只纸老虎。
梅西、德布劳内们打前腰的时候威胁巨大,就源于他们不仅会传球还会自己射门得分。现代足球已经不需要传球100分,其他项50分的球员了,六边形战士,门门80分的球员才是教练眼里的香饽饽。
一个足球弱国谈起球来个个都是专家的样子。肤浅反而可以装作宏观。什么“古典”,请谈细节。必须要分析矛盾的各个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不是不使用,而是很多没有这种球员。要求的技术太全面了,组织进攻的方式后多,而这种性价比太高。
二、现在的战术更丰富了。以前靠前腰来组织进攻的方法显得效率更低,在高位逼抢下很难把球传出来,球星前腰很多时间得不到球,当然一旦快速传出来就是绝佳的进攻机会。于是常有两个方法:优秀后腰和强力中锋,他们不需像齐达内,里克尔梅那么全面,但一样能起到战术作用。前者是会抢会分球会转移会长传的后腰,虽然已经很全面了但还不如你们所说的古典前腰,他们在对方的抢逼围中闲庭信步,冷静地分球,让球队转危为安。后者是有一定速度,预判强,停球出色的突前前锋和站桩中锋。如果没有这种前锋稳稳地接住长传把后场球突然变成前场球,想在凶猛的高位逼抢下后场层层传球向前推进是很难的,郜林有这方面的作用,但是他门前缺乏英勇与狠劲
三、战术演变。正是因为之前那些巨星前腰们的恐怖表现,导致了前场高位逼抢、野兽后腰的产生,战术就是控制机率,我高位逼抢你,让你核心球员拿球机会少或不舒服,这样你赢的机会就更小。现在野兽后腰的战术也不吃香了,小白之后,许多天才的中前场球员比如厄济尔,梅西,内马尔,c罗,他们完全能胜任传统前腰的工作,但教练更多时候把他们安排在前锋身后偏左或偏右,这样不仅方便拿球,还可以避开或调动对方防守。
四、中锋的崛起。以前双前峰,前腰往中间一站,左右分球,所以叫腰。现在单锋,再站一个腰在后面那不叫腰了,那只能叫影锋或9号半。
足球名将杰拉德的奋斗过程?
石破天惊的远射,纵贯全场的身影,为了儿时的梦想劈波向前,为了红色的信仰倾尽所有,利物浦 与杰拉德,一段动人的故事终会随时间的沉淀而幻化为不朽的诗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杰拉德的奋斗过程,欢迎阅读!
伊斯坦布林之夜的辉煌令他赢得世人敬仰,始终如一的坚守让他的寻梦之途从未独行;三番五次化腐朽为神奇的个人表演使他跻身行列,近二十载坎坎坷坷的征战履历令其看透人间百态,世间烦扰与诱惑无法动摇他的赤子之心,无数荣誉与挫折的洗礼教会他活在当下;或许不是天赋异禀的当世奇才,或许不是誉满加身的人生赢家,但正是这一抹悲剧色彩令斯蒂芬-杰拉德的人生更显波澜壮阔。
一、重剑无锋红军魂,英式足球代言人
从后腰到攻击型中场,从右前卫到拖后核心,杰拉德在其17年英超 生涯中先后尝试了多个位置,从传统442阵型中的中前卫到大陆流体系下的攻防核心,能够在英超战术风格剧变的世纪之交屹立不倒,杰拉德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身高1米86、体重82公斤的杰拉德被称为足坛近年来最为全面的中场球员之一,属于不列颠潮溼阴冷的气候下所独有的“泥地足球”塑造出了杰拉德的铮铮铁骨,敢达敢拼的红军队长将英国球迷所推崇的斗犬精神演绎到了极致。并非大块头的杰拉德从不畏惧身体对抗,其在拼抢二分之一球时的凶猛和强悍令很多对手未战先怯。摆脱了职业生涯早期“玻璃人”形象的杰拉德十分注重体能和对抗训练,良好的职业精神和敬业态度是其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关键。
逐皮球而生的杰拉德用大范围跑动彰显其无与伦比的比赛存在感,作为早期b2b中场的典范,用场均12公里左右的跑动距离完成两个禁区之间的空间覆盖对于杰拉德来说可谓易如反掌,以中场之名、行自由人之实,兢兢业业的红军队长数十年如一日的倾情付出让队友感觉本方似乎总像是多一人在作战。
“中前卫的职责就是扫荡和分球,有球就分边,别干蠢事”——杰拉德并非阿特金森所描述的传统英式中场,除了用铲抢和拦截在后场筑起一道屏障外,组织和得分一肩挑的杰拉德更多时候是在进攻端影响着比赛的走势。在高速奔跑中打出如出膛炮弹一般的右脚劲射是杰拉德的独门绝学, 小组生死战最后时刻击倒奥林匹亚科斯、足总杯决赛绝杀西汉姆联等经典瞬间均是来源于杰拉德那重剑无锋一般的远射。
2005/06赛季队内最佳射手的殊荣证明了红军队长的得分能力,埋伏在欧文、福勒、托雷斯和苏亚雷斯身后的杰拉德擅长用出其不意的后插上射门以及禁区正面的直接任意球改写,作为一名中场,在得分方面屡屡出彩的杰拉德履行本职工作时也是毫不含糊。凭借出色的大局观、精准的传球和极具杀伤力的突破为队友铺路搭桥,全知全能的杰拉德往往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比赛走势。
同传统的英式中场类似,并不以脚下技术取胜的杰拉德往往依靠惊人的爆发力和强悍的身体碾压为自己的突破创造空间,其在摆脱防守后的大跨步冲刺几乎不可阻挡,在担任拖后中场之前,杰拉德的单点爆破是红军每每在困顿中豁然开朗的关键。
在初出茅庐的98/99赛季,杰拉德就被赋予了依靠长短皆宜的传球来组织和梳理进攻的重任,从那时起,默西塞德小伙雷霆万钧的长传就成为了安菲尔德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个人技术方面精益求精的杰拉德在对短传和边路传中方面同样颇有造诣。从后场腹地的长传转移到中场两翼的横传排程,从高速行进中的大力弧线球传中到边路下底后的低平球扫传,既能在人丛中送出手术刀一般的贴地直塞,也能在战局胶着时凭借恰到好处的过顶斜传开启局面,硬桥硬马的杰拉德用典型的英伦方式诠释了传球之美。
二、变革的时代,不变的丰碑
解除禁足的英超用了数年时间才在外战中收复失地,以曼联神奇大逆转问鼎为标志,传统英式442开始逐渐被更具现代气息的4231和433阵型取代,利物浦与阿拉维斯在威斯特法伦球场的那场荡气回肠的史诗对决成为英式442的最后荣光。穆里尼奥和贝尼特斯的到来彻底颠覆了英超的战术格局,随着萧规曹随的弗格森和温格改弦更张以及拉丁系球员的抢班夺权,英超在千禧年之后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传统的英格兰球员在改革大潮中逐渐落伍,不仅仅是阿森纳、切尔西这样的豪强的关键位置为外援所把持,就连维冈竞技、斯旺西这样的后起之秀也仰仗外来客站稳脚跟,外援的强势与本土球员的式微成为制约英格兰足球发展的大问题。不过,杰拉德却并没有在风云莫测的时局变幻中迷失方向,无论是学院气息浓郁的贝尼特斯和罗杰斯,还是秉承复古路线的霍利尔和达格利什,各任红军教头都将其奉为上宾,卓越的战术执行力和360度无死角的个人能力令杰拉德具备了驾驭多种打法和多种阵型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古典442无疑是最适合杰拉德的阵型之一,双前锋身后的空间令风格大开大阖的杰拉德可以在中轴线上纵情驰骋,无论是搭档麦卡利斯特还是哈曼,往返能力出众的杰拉德都可以凭借强大的机动能力,保证红军的阵型可以在菱形442和平行四中场之间随意切换,从而在两个禁区附近建立起人数优势。
贝尼特斯为利物浦带来的大陆化思潮使得红军一跃成为英超代表中的头牌,杰拉德在西班牙人构建中场铁三角中位置靠前,有了马斯切拉诺查遗补缺和阿隆索居中排程,杰拉德可以专心于最后一传和致命一击。其在担任右前卫时期的传中效率并不比贝克汉姆逊色多少,而他与托雷斯在大禁区周围的区域性联动更因其摧枯拉朽的攻坚效率而被传为美谈。
杰拉德全能战士的特质在贝尼特斯时代被全面开发,除了在中场四处救火,红军队长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在防线上越俎代庖。伊斯坦布林之夜最后时刻的“右后卫”杰拉德,就曾让彼时意甲最优秀的突击手塞尔吉尼奥一筹莫展。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比赛经验的丰富,出现在陌生位置的杰拉德总能很好地贯彻教练意图,并依靠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阅读比赛能力迅速适应新角色。
达格利什时代的杰拉德受全队糟糕状态拖累而显得并不出彩,但其在身为队长出阵的第400场比赛中用帽子戏法摧毁德比死敌的经历,还是成为了那段灰色往事中无数不多的亮点。在安菲尔德的最后岁月里,在罗杰斯的菱形中场里担任拖后核心的红军队长成为了引领战术潮流的风向标。壮士暮年,壮心不已,尽管那个糟糕的滑倒令红军队长一切的努力付诸东流,但其在新战术体系中任劳任怨、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依然令忠诚的kop们对队长的失误不忍指摘。
三、红色旗帜,世之楷模
十七载情缘已尽,五百场繁华萦绕,从职业生涯初期的毛头小伙到带上队长袖标后的中军大将,从禁区之间往来穿梭的永动机到到坐镇后场挥斥方遒的司令塔,几乎打过除了门将外所有位置的杰拉德为红军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踏实勤勉的比赛作风、坚忍不拔的斗士精神、绝对的忠诚和服从意识,杰拉德身上有老一辈英格兰球员的卓越品质和优良作风,其在技术领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是其始终能够保持较高水准的关键。斯蒂芬-杰拉德,红军队长用十七年如一日的努力证明,决定一名球员上限的可以是天赋,也可以是勤奋。
面对失败,没有遗憾,莫德里奇重新定义什么是胜利
面对失败,没有遗憾,莫德里奇重新定义什么是胜利
终场哨声响起的那一刻,克罗地亚人犹如一尊尊雕像,静止在绿茵场上,时间秒针在这一刻仿佛停止了转动。大力神杯与他们从未有过的接近,在这一刻都宛如梦境。格子军团的战士们为了这个梦想,无惧艰辛,从困苦的生活中走出,在苦难的环境中成长,今天他们已经极尽所能,面对失败,没有遗憾!
莫德里奇,一个在困境中长大克罗地亚青年,儿时对于足球梦想的执着让他将失去亲人的痛苦深藏于心底,对于周围环境可怕的变化,年少的莫德里奇感到恐惧和不理解。在那段时间,足球成为了他的天堂。旅馆外的停车场经常会出现一个踢球少年的身影。与足球相伴的日子,是他童年最幸福的时光。
2008年,23岁的莫德里奇加盟了英超劲旅托特纳姆热刺队,秀丽的脚下技术加上良好的大局观,让这位克罗地亚年轻人在白鹿巷站稳了脚跟。他在随后的4个赛季中,莫德里奇凭借在热刺的出色表现,成功得到了马德里俱乐部的青睐。2012年8月,莫德里奇终于如愿加盟了绿茵豪门——马德里俱乐部。
多年后,经过欧洲顶级联赛“锤炼”的莫德里奇终于可以代表国家队出现在世界杯的舞台上,但是对于莫德里奇而言,初次参加世界杯的经历是充满苦涩的。2014年在巴西,作为球队领袖莫德里奇帅领克罗地亚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世界杯征程。脚伤在身的莫德里奇最终没能帮助球队在小组赛中突围,三场比赛后就遗憾地离开了世界杯赛场。
时隔4年,俄罗斯世界杯克罗地亚队在莫德里奇的带领下卷土重来,岁月的磨砺让这位格子军团的领袖更加坚毅,小组赛三战三胜,莫德里奇用他良好的场上视野和突出的中场调度能力将格子军团的“攻防”梳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场均超过1万米的跑动距离,足以说明这位33岁中场大师对于比赛的认真程度。
在决赛中,面对年轻的法国队,克罗地亚队最终未能获得胜利。曾经的苦难生活未能消沉莫德里奇的意志,曾经的逆境也没有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在这个晚上,莫德里奇并没有失败,因为他带领着格子军团创造了克罗地亚足球的历史。这位来自克罗地亚扎达尔小镇的年轻人,用他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向我们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胜利!
盘点:目前世界上最好的10位中场球员!你们认识几人?
说到中场你可能会想到,他们是掌握足球控制权、是向对手作出拦截争夺皮球、制造攻势,以至入球的关键人物。同时是进攻和防守之间的纽带,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中场球员。
第十位:马克·维拉蒂
效力于巴黎圣日尔曼他,身高只有1米65,但却拥有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他的球风潇洒,技术出众,被视为欧洲足坛的新皮尔洛,有诗赞之日,双睛碧绿入红尘,能量无穷小巨人,横扫千军青眼虎,巴黎铁塔镇乾坤。
第九位:卡塞米罗
效力于战舰的他,外号胖虎!在比赛场上,强而有力,凶悍无比。齐达内亲手打造了这个巴西人,在过去的几个赛季中展现出他独有的本色,平均每场比赛有 2 次关键拦截和 3 次重要铲断。这也是卡塞米罗能够在占据一个主力位置的原因。
第八位:弗兰基·德容
效力于巴塞罗那的他,是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新秀之一。这位前阿贾克斯中场球员在控球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细腻的脚下技术,能保证极高的传球成功率,拥有精准的短传中长距离传球能力,同时也有着出色的大局观。对场上的局势沉着冷静,快速地做出分析,是他最令人吃惊的品质之一。
第七位:卢卡·莫德里奇
他是克罗地亚的英雄,是诠释足球魅力的最好方式之一。 他是打破梅西,C罗十年的垄断,获得世界足球先生,金球奖的人。 是世界杯中跑动距离最长的参赛球员,达到了62.2公里,中场永动机,就是对他最准确的称谓! 这个曾经在羊群中蹒跚的孩子,接受着绿茵世界的全部赞誉,这个在年幼时在黑暗中挣扎过的少年,用足球将自己和祖国的命运,都写在了星辰之上。
第六位:伊尔卡伊·京多安
现效力于英超的曼城足球俱乐部,这个被中国球迷称为“郭德纲”的球员!,一名优秀的组织者。技巧娴熟、影响深远。运球能力强,喜欢长传。在最近几个月中,他的进球功绩将他带到了新的高度。是一名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场球员。
第五位:恩戈洛·坎特
坎特的微笑大概是足坛最能感染人的笑容,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他都以微笑面对一切。这个乐观的非裔男孩,像很多黑人球员一样,从小就家境贫寒。曾经的坎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防守型中场,他无处不在,从不黏球,125次的抢断和158次的拦截,让他获得了,“新马克莱莱”的称号,但伴随着近几年断断续续的伤病,有关他状态能否回归巅峰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歇。
第四位:布鲁诺·费尔南德斯
曼联新一代的核心,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整个曼联的中前场,江湖人称B费,能跑,能传,能射,他是串联球队的进攻多面手!进球,助攻,胜利,他带给红魔球迷的是新的惊喜。
第三位:托尼·克罗斯
自从托尼·克罗斯从拜仁慕尼黑转会到马德里以来,可以说他的比赛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克罗斯冷静、沉着,并且总是在控球时很有把握,他是中场的指挥家,他为西班牙豪门牵线搭桥。他是马德里 2017-18 赛季五座奖杯的支柱。
第二位:约书亚·基米希
现效力于拜仁慕尼黑的他,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稳定性,无论他在哪一个位置,都能有很出色的发挥。他有着出色的位置和战术意识,从不回避阻截,拥有不可动摇的必胜意志和拥有令人羡慕的耐力,他的奔跑距离、传球次数、抢断次数等数据也经常在全队名列前茅。
第一位:凯文·德布劳内
长相酷似比利时(丁丁历险记)的主人公丁丁的他!被球迷朋友起了一个亲切的绰号(丁丁)
这个曾经被不断抛弃的球员,在最好的年华迎来了自己的伯乐,瓜迪奥拉。在曼城的他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春天。他一路成长一路涨球,如今他的彩虹式传球与精准长传制导,已经成为了曼城,必不可少的攻城拔寨的利器。而他富有创造力和娴熟的技术,也亦被人们称赞为世界第一中场。
球员谁跑马拉松最快 巴萨主帅逆天神举非人类
马拉松是所有体育运动中体力消耗最大的项目之一,同样是需要长距离跑步的比赛项目,马拉松要比足球更累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在90分钟的比赛中跑动距离在12000米左右,而且还有中场休息,当然这也是因为他需要做很多冲刺、对抗等短时间内消耗体能的动作,而马拉松运动员则需要跑完42195米,足够使人脱水累垮。许多体育明星尤其是足球运动员,都喜欢参加马拉松比赛,那么,他们中谁的成绩最出色呢?
今年6月的伦敦马拉松赛,球迷在参赛者中认出了足球明星迈克·欧文,前利物浦明星最终跑出了3小时45分43秒的成绩,这个成绩不算优秀,但跑完马拉松获得的奖牌,被欧文与2001年获得的金球奖奖杯一道郑重珍藏。
球员中正式比赛的好成绩,不得不提的是2011年伦敦马拉松赛上,莱彻斯特前中场伊泽特跑出了3小时22分36秒的佳绩。这位在英格兰出生的土耳其后裔,是土耳其获得2002年世界杯季军的成员之一,他认为自己的马拉松成绩还可以更高:“落后马拉松好手们12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这个成绩我很满意,但如果再跑一次,我觉得能跑到3小时8分或者9分。我只是没有足够时间备战,所以状态不是最理想的。”
因为伊泽特的名头不够响亮,他在2011年伦敦马拉松的风头都被另外一位参赛的前足球明星抢走,他就是曾经的曼联“黑风双煞”之一约克。约克的成绩是3小时31分56秒,落后伊泽特不到10分钟,不过他显然也没有尽全力,因为比赛后当晚他还有精力整晚去花天酒地。
其实参加了马拉松的名将一点也不少。范德萨曾用时4小时19分16秒跑完纽约马拉松全程,在足球界里跑马拉松赛的人中,他的成绩不算突出。意大利前锋迪卡尼奥曾跑半程马拉松多加800米,成绩是1小时49分。英超的裁判韦伯、多特、阿特金森、迈克·琼斯和莫斯曾为慈善参赛10公里跑,其中韦伯跑得最快,用时46分钟41秒,琼斯以47分34秒紧随其后,阿特金森和莫斯都跑了47分45分,只有多特以50分4秒落后裁判大部队。
尤文图斯名将内德维德在2012年参加过布拉格马拉松,跑出了3小时50分02秒的成绩。2013年伦敦马拉松,爱尔兰球员基尔巴尼跑出了3小时14分44秒的佳绩。不过,到目前为止,跑马拉松跑得最好的足球界人士,是巴萨主教练恩里克。
2005年的纽约马拉松,35岁的恩里克跑出了3小时14分09秒的佳绩。而在次年的阿姆斯特丹马拉松赛上,恩里克的成绩提高到3小时0分19秒。2007年佛罗伦萨马拉松,恩里克更上一层楼,成绩突破3小时大关跑出了2小时58分08秒的优异成绩,这也是足球界人士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跑进3小时。
说起来,恩里克是一名运动达人,在退役之后依然坚持常年参加体育活动,其中就包括了马拉松,铁人三项以及山地自行车,这也使他保持了非常不错的身材。2008年,他曾在参加了横穿撒哈拉沙漠的260公里超长距离耐力跑,比赛地在撒哈拉沙漠中进行,运动员要连跑6天,相当于每天在沙漠中跑一个马拉松,而且是连跑6天。今年7月,恩里克又参加了一项名为“黄金日落沙滩长跑“的公益活动。这项活动由一个叫做EOS的NGO组织发起,旨在帮助那些处于社会歧视和遭遇排斥的未成年人,恩里克是EOS的名誉,同时也是这项长跑活动的形象代言人。长跑在加泰罗尼亚的Castelldefels沙滩举行,从当地时间下午6点开始,参赛者伴着日落跑过全长40公里的路线。
恩里克不亏是足球界的钢铁侠,他参加过一项强度远超奥运铁人三项赛的赛事。奥运规格的铁人三项是游泳1500米、自行车40公里、长跑10公里,恩里克参加的“钢铁”规格为游泳3.86公里、自行车180公里、马拉松42.195公里,若能在17小时内完成则给予“人类钢铁侠”称号。2008年,在教练圈还是个新人的恩里克用12小时完成了这一勇士壮举。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