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决赛中国战队-决赛中国队战术板
1.求一套简单点的篮球防守和进攻战术
2.光从个人实力来说,易建联能够在NBA打上首发吗?
3.法国为什么复制20年前决赛一幕?法国最强之人,了解一下
求一套简单点的篮球防守和进攻战术
联防和人盯人作为两种篮球防守战术,各有优缺点,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对手的情况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加以选择。NBA为了保证比赛的精彩和激烈程度而禁止在比赛中使用联防,但如果取得胜利是唯一目的的话,联防也极具有使用价值。 联防大致分为区域联防和对位联防。区域联防是指在队员在防守时,按各自的分工负责一定的区域,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以协同防守的方式,将各个区域有机地联系起来。通常有以下几种落位方式:
1。2-1-2区域联防。即两名后卫位于罚球线的两端,中锋站在三
秒区中心,两个前锋站在三秒区梯形的两个底角上,这是区域联
防的基本形式。
2。2-3区域联防。站位与2-1-2基本相同,但中锋的位置向后挪到
了篮筐下方。适用于防守投篮不准的球队。
3。3-2区域联防。在2-1-2的基础上,将一个前锋放在罚球线中央,
两名后卫向两边扩大一米,中锋填补前锋的位置。适用于防守中
远投较准的球队。
4。1-3-1区域联防,在3-2的基础上,再将一名前锋放到罚球弧的
顶端,而中锋回到篮下。
5。1-2-2区域联防,在3-2的基础上,将在罚球线上的前锋向前
挪动到三分线附近。适合防守内线强的球队。
对位联防是在区域联防发展起来的,即发挥了区域联防便于
协同防守的优点,又针对持球者运用了人盯人的原则,是一种具
有较大攻击性的防守战术。
如果在NBA中允许联防的话,各个球队的排名将会有很大的变
化,就以火箭和公牛举例。火箭队可用2-1-2或3-2区域联防,这
样的话罗德曼将会被巴克利和奥拉朱旺挡在三秒区的外面,篮板数
将大为减少,而乔丹和皮彭的突破则会频频被“关门”,所剩的只
能是三分球了,但三分球的命中率是无法保证的。象纽约,洛杉矶
鹰这样拥有强大内线的球队都将是区域联防的受益者。
联防战术还适合以弱打强的情况,在队员的技术,身体都不如
对方的时候,使用联防就是相当于以全队的力量来对付对方2,3名
队员的进攻,所以中国队在和欧美球队对抗时多用联防。
还有一种防守战术是混合防守,从1人盯人,4人区域联防到4人
盯人,1人区域联防,一共4种形式,很好理解的说,不多敲了,手
累了。:)
进攻战术 一、建立三角:
三角进攻由一个1-2-2站位开始,其中每个队员的间距为15英尺(约4.5米)。这个距离可以拉空对方的防守,而且防止包夹的出现,同时有利于简洁的传球从而减少被对方抢断的危险。
这里有很多种组成进攻三角的方式
既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里侧切入到底角
也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外侧切入到底角
三角进攻同样允许后卫占据低位。那样又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组成进攻三角。例如: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小前锋,然后中锋(5)拉出到底角,让攻击后卫移动到低位。
还有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运球获得进攻三角,就像下图控球后卫运球到小前锋的位置,而小前锋移动到底角,这样他们就和中锋组成了一个进攻三角。
二、运转三角进攻:
一旦进攻三角得以建立(我们以控球后卫切入到底角为例),那么一条由球(小前锋)、进攻轴心(中锋)和篮筐组成的“战线”就形成了。这样就使防守中锋的对方队员,必须待在篮筐与中锋之间。只要那条“战线”存在他就无法离开。
一旦这种局面形成,人们就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将球传入内线低位的通道就此打开,小前锋可以轻松的将球传入内线或者说“喂”给中锋。
请看下面的两副战术图。中锋的防守者为了防止球进入内线或者传给中锋,他就必须站在中锋得同侧或者实行绕前。如果他绕前,那他就丢掉了他在篮筐和中锋之间的位置,是中锋获得了通过高调球。
或者同侧的快速传球直接面对篮框的机会
如果我们想要展示三角进攻中进攻发起的传球和选择的重要性,估计我们将会在战术板上演练一整天。与其他一些进攻战术相比,三角进攻拥有数不清的将球传入“三角点(进攻轴心)”的方法。所以,要想防守或者破坏三角进攻将是非常困难的。
恰当的位置间距使低位拿球的机会大增,并且创造出一对一的机会。同样,三角进攻中的任何一个球员都可以帮助队友得到空位出手的机会。
下面是低位接球后的其他进攻选择:
1、低位挡拆:
当小前锋将球传给内线,就去为控球后卫作掩护,让他获得直接接中锋回传的机会。
2、移动掩护:
小前锋将球传入内线后,就移动到另一侧为大前锋(4)作掩护让他有机会摆脱防守队员。而这时控球后卫则可以寻找底线突破的后门。
3、球传到底角:
这种选择从小前锋将球传到底角的控球后卫开始,球传出之后小前锋利用中锋的掩护切入,如果有机会控球后卫就可以从后面将球传入。
如果小前锋没能甩开防守,那么控球后卫就可以利用中锋的掩护直接运球上篮
三、在三角进攻中弱侧也有大量的进攻机会。
1、高调后门:
如果中锋没有接球的机会,大前锋就可以快速向有球一侧移动,如果对方防守队员为防止接球移动到球与大前锋之间,那么大前锋就可以通过变向,转而向篮下移动,然后接高调球上篮得分。
2、夹角位置:
另一种进攻选择是将球回传给攻击后卫,然后将球传到夹角位置也就是弱侧的肘部(罚球弧与罚球线的结合部)。这种战术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攻击后卫利用大前锋的掩护切入;另一种是控球后卫利用中锋和小前锋的双人掩护移动到夹角位置,然后接攻击后卫的传球,获得空位出手。
3、掩护突破:
这就是攻击后卫依靠大前锋的掩护运球切入篮下
4、攻击后卫的后门:
当攻击后卫接球路线被阻断,大前锋迅速移动去接小前锋的传球,另一边攻击后卫就可以得到直接上篮的“后门”机会,当然大前锋的传球质量非常重要。
三角进攻战术的每一个变化都告诉我们,传球、运球和投篮这些基本技术的运用是战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光从个人实力来说,易建联能够在NBA打上首发吗?
光从个人实力来说,易建联在前几年或许能够在NBA打上首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的不足,已经不可能在NBA打上首发位置了。
在易建联年轻的时候有这个实力的,参见拥有无限开火权的易建联能带着平均年龄26(比较老了)的中国队在12年奥运会上打西班牙的状况就行了。后面的几场伤病,心态都有影响,不是具有很足的参考价值。而且零六年被选中时的确是有被作为核心培养过的。但是因为很难融入文化中去,自己不愿意交流很难赢得他人信任,事实是进不了的,说难听点就是不高兴做小弟。就好比两个实力差不多的,你肯定会选跟你玩得来的那个组队。要记住,姚明进首发也是从给别人拎包开始的。
但是现在看来已经没有那个实力了,不适应现在NBA的环境,也年龄大了!年轻时候在雄鹿中期就是首发!在篮网更加是第二和第三得分点!只是阿联这样巅峰期,也不吹不黑,内线时代,空间型四号位,确实不算吃香,而且表现都是在弱队高光,在我个人感觉,一线强队定位是第六第七人,第二阵容的得分点,1.5线二十来分钟的首发大前锋,搭配另外一个护框型大前锋。弱队,空间型四号位,首发第二三号的分手!
我觉得强队(争冠)首发和弱队()首发差距很大,易肯定没有强队首发的实力,但是去个较弱的队还是可以的,球场实力是有的,关键还是场下的沟通和相处能力。易建联让我觉得他很可惜。不管怎样,作为我国篮球行业的****,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相信他会为我国的篮球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国为什么复制20年前决赛一幕?法国最强之人,了解一下
看完了法国VS比利时,著名足球杂志《442》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有人能检查一下,确保今晚球场上肯定只有一个坎特吗?这个身材矮小的法国人无处不在。”
的确,说到法国队的后腰坎特,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只是个子最矮、场上最其貌不扬的那个。
甚至很多人心中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身高只有1米68的他,却能深得主帅德尚的信赖,成为法国最稳定的首发?
坎特(中)与比利时队球员德布劳内(左)拼抢。新华社图
首先让我引用一句,前中国国家队主力中锋杨晨对于坎特的评语:“世界上没有不过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坎特!”
这的确是很好地说明了观看坎特比赛时,我们的直观感受。在对阵比利时队时,坎特的中场覆盖和拦截,阻断了德布劳内们和前场的串联,间接也让比利时的进攻变成边路传中。
他既可以完成抢断,还能够带球推进。哪怕不够高大,依然是法国队的铜墙铁壁。
而想看到坎特在世界杯的全貌,还是拿法国VS乌拉圭的比赛为例。
从法国与乌拉圭比赛中的战术板上可以看到,当时乌拉圭方面摆出一个442的小菱形阵。面对对手相对集中中路的站位,法国依旧还是惯用的433阵型。甚至说,博格巴和托利索则相对散开,站位偏于两侧,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两翼的进攻宽度优势。
之所以能够如此自信,就是因为中路坎特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坎特连续2次反抢断球,法国继续组织进攻。
这一次的镜头可以极好地说明坎特的作用,以及带给整个法国队的帮助。当时球队的重心已经投入在进攻端,结果却出现了向禁区内的传球被断。就在乌拉圭人想要发动反击的时候,坎特完成了连续两次的断球。
第一下是极为重要的,他破坏了乌拉圭中路接应点的拿球机会。随后他又快速地横向移动,利用头球再次断下乌拉圭人的传球,并且这一次将皮球控制在了本方的脚下,法国可以组织就地的二次进攻。
整个过程中,法国中路人员相对松散,但是一个坎特就防守住了一大块横向拦截面。
从Wyscout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到,坎特在防守对抗和干扰传球的两项防守数据方面,都排在所有球员中的第二位。这一点,也说明了坎特在防守端的全面性。
坎特上抢速度很快,断球后带球推进。
坎特在比赛中,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仅只会防守,他对于进攻的价值同样很大。
从上图的技术统计上可以看到,坎特在本届世界杯上,场均完成3.4次拦截传球、2.4次抢断、2次解围的同时,还奉献了1.2次成功过人、60.6次传球,以及高达89.4%的传球成功率。
坎特中场突然上抢,拿下高球第二落点。
就如上文数据中描述的那样,坎特具备不错的推进能力。他场均完成1.2次过人,主要就是来自于断球之后的反击发起。这次的防守中,对手稍稍有些大意,就被坎特飞快地上抢断走皮球。
随后坎特用他飞快地带球速度,直接冲过了本方半场。这是坎特的一个特点,持球推进与一名防守铁腰融合在一副画面中。
坎特的数据。
在现代足球中,防守已经不再是退守本方30米那么简单了。“侵略性”一词,越来越多地使用在防守人的身上。这其实也说明了,攻防一体的时代背景下,上抢和夺回球权,对于球队快速地攻防转换是多么重要。
从Wyscout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到,仅仅对战乌拉圭一战,坎特在反抢球权方面完成了10次,本场比赛仅次于队友吉鲁的11次。
反抢数据。
在对阵比利时队时,法国也通过前锋积极反抢与压迫,结合坎特及时地前顶与断球,就能前后呼应起来,将对手压制。
在比赛之中,当后场遭遇对手压迫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相对仓促的出球。不过高球解围出去,对手未必一定就拿到球权与进攻机会。
就像法国拥有了坎特这样一名移动快速、下脚准确的球员,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第二落点。
这次他飞快地上抢出脚,将球权再次夺回。中锋吉鲁积极地回撤接应,回做球之后前插,法国的危机解除,反而继续获得进攻机会。
坎特紧盯德布劳内。
这就是坎特,一名身高168公分,却可以守卫球队防线的超强屏障。
“地球上70%的表面被水覆盖,剩下的30%被坎特覆盖。”此言,诚不欺我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