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德国和瑞士的球赛战况-德国vs瑞士历史交战
1.二战时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财富,为何德国没有攻占它?
2.二战时德军为什么不打瑞士?
3.为什么二战时德国不兼并瑞士?
4.二战中德国为什么不进攻瑞士
5.在二战时期,为何德国没有去侵略有钱的瑞士?
6.准备对瑞士下手时,为什么当时喊停了?
二战时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财富,为何德国没有攻占它?
因为瑞士的实力很强大,所以德国不敢轻易进攻它,瑞士的兵力十分的猛悍,尤其是瑞士的步兵。即使在二战的时候,瑞士身为中立国,却还努力练兵打仗,并且瑞士说过,谁敢侵犯瑞士的领土,瑞士就会与他斗争到底。
瑞士常年不打仗,而且作战人数并没有很多,却还能压制住德国,说明瑞士的综合国力还是很强的。德波战争的时候,瑞士迅速的开启了全国战争,可以看到它的兵力强劲。曾经德国与法国发起战争,德国空军想要去轰炸法国,但是却没有成功,这得益于瑞士的有效拦截。
而且瑞士的土地是一块宝地,因为地形比较复杂,又多山地,德国很难在与瑞士交战的时候找到合适的地理位置发起进攻,不光是路上作战,就连空中作战,德国也很难打进瑞士。根据瑞士作战的态度来看,德国如果攻占瑞士,必然要吃一些苦头的,而德国却没有想要一定吃这些苦头,所以德国迟迟不肯动身。
在二战的时候,瑞士是保持中立国的态度的,德国没有发动这场战争的理由。德国又觊觎着瑞士的产业,所以自然要保护好瑞士,慢慢的从他手中夺过他的产业。德国如果想要瑞士的加工业,依靠战争是不可以的,开启两国的合作才是王道。
瑞士加工业制造出来的军工用品,广泛的用于战争中,都是精美的制造。德国和瑞士合作之后,瑞士给了德国很多的好处,各种军工制品,武器等,都为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使德国在战争上更加的有优势。
二战时德军为什么不打瑞士?
德国不攻击瑞士在于两点,第一,瑞士虽然是中立国,但军队实力却不弱。而且当时瑞士政府已经有了充分地准备。第二就是战争期间,德国需要瑞士这个‘’白手套‘’来换取外汇,用以购买武器,金融投资。获得战争资源。
二战中,丹麦和比利时也是中立国,但在第一波战役中两国就吃‘’盒饭‘’了,可见,中立国对于来说,没有任何作用。而且已经制定了名为“冷杉”行动的进攻计划,在瑞士边境集结过重兵意欲进攻。
派遣大量特务进行军事刺探。但最后放弃了这一军事行动。瑞士领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当时的人口五百多万。看中瑞士的就是阿尔卑斯山地区,这是德国通往意大利的最便捷的通道,在西北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瑞士方面为了避免德国的入侵,和德国秘密签订协议,即德国向瑞士供应一定的煤和铁。换取瑞士向供应德国在其作战中所需要的物资。瑞士政府给给德国贷款一亿五千万瑞士法郎及由德国控制它的出口物资。不需要德国的通行证出口。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瑞士亲德反英美,国内民众和政府普遍都是同情纳粹的人。瑞士向德国军事工厂提供所需要的电力,来确保德国的正常生产。德国把战争掠夺的物资向瑞士银行兑换成黄金,或者换取其他物资。换取自身的安全。尤为可耻的是,瑞士拒绝十万犹太人以任何名义入境入境,并且把抓到的犹太人移交给德国,犹太人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世界文明,但也是全世界最能藏污纳垢的银行,瑞士依靠二战时给德国提供了大量的金融帮助,大发横财。战争结束以后瑞士又发了一笔私人财富。其实也和瑞士银行有关。瑞士银行借助二战,以匿名的方式吸引全世界的富人存钱,尤其是犹太人,所存金额达60多亿美元,战后瑞士就以以无亡证明为由,不偿还所存钱财。这是最无耻的事情,此事后来瑞士被迫承认,并象征出来一点点美元给予补偿。
当所有的机密公开以后,有人说过,瑞士是德国的银行,最大的帮凶。是纳粹党的银行保险箱,所以说瑞士为了自己的安全给了德国最大的帮助。这就是德国不入侵瑞士的理由。
为什么二战时德国不兼并瑞士?
在军迷界一直有个,一旦出现就会让人争破喉咙,却至今都没能结果的话题“二战时,德国灭了很多中立国,却为何唯独不侵略瑞士?”。
这个“不侵略的行为”,在德粉的眼中,是所谓的“道义精神”,强调当时的德国虽然疯狂了,但是依旧保持着一定的“规则风度”,不会去对中立国下手。
对于德粉的这个说法,我们稍微翻越一点资料,很容易推翻。1940年6月25日,德国以闪电战的姿态,拿下法国。整个西欧洲大陆,几乎全部成为他的囊中物。
而作为西欧一部分的瑞士,此时此刻在地图上,就显得格外的“碍眼”,所以德国参谋部,在法国战役基本结束之后,就紧锣密鼓的筹划了如何入侵瑞士计划——“圣诞树计划”。
根据参谋部的方案,拿下瑞士的军事行动,并非德国独立完成,是德国和盟友意大利协同作战。德国方面负责拿下瑞士的主战部队,交给在法国暂时驻守的第12军团,兵力11个师。人虽不多,但都是刚刚经过残酷实战的精锐之兵。在部分德国高层眼里,用这样的兵,拿下中立状态的瑞士是绰绰有余。
而意大利这边,可能是想着士气上,不输给德国方面,他在出兵数量上,是压了德国一头,足足计划派遣15个师进行作战。
德国精兵配上意大利的全力配合,最少在德国拿下法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瑞士是面临着灭国的危机。德国并不是德粉想的那么有“道义”,讲道理。
同时德国也用实际行动,向历史证明了,“中立国”这个君子协定,跟它关系不大。挪威在一战后,跟瑞士一样,对国际社会强调,在未来的世界性战争中,不偏不倚的在交战双方中保持中立。
结果在德国发动二战初期,就被灭掉了。挪威在1940年4月9日收到通牒,6月10日被占领。共63天。由此可见只要德国认为,打了你后,可以获得足够利益,跟被侵略方是不是中立国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对于瑞士人来说,幸运的是,德国虽然制定了这个计划,却至战争结束,都没有执行。瑞士在二战之中,很是“神奇”的是以“中立国”的姿态,活得痛痛快快。
至于为什么德国人放弃了计划,原因有很多种,有人说是为了保住一个跟盟军交流的出口,也有人说当地人本就是日耳曼人,没有兄弟打架的理由等。
不过小袁更相信的是瑞士人,“当自强”的精神。虽然瑞士对外一直保持中立,但它并没有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中立”二字上,而是把自己变成了扎人的刺猬。
二战爆发期间,瑞士进行了全民总动员,五分之一的青壮年国民,都选择了参军,进而保卫自己的祖国,人数大约有80万人。同时瑞士还进行普遍的民兵制,20-60岁之间身体健康的男性,每年都进行适当的军事演练,保证可以打响“枪”。
在基建层面上,瑞士人也没有懈怠,数以千计的地堡,在瑞士不大的国土上拔地而起,各种游击战设施,时刻准备着。若德国进攻瑞士,将用百万以上军队。这对于四面出击的德国来说,不现实。
同时为了保证,德国打了自己一定后悔,瑞士在所有的主要建筑,都埋下炸弹。一旦德国进入瑞士,获得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瑞士,而是一个破烂的瑞士。瑞士没有烂的时候,它可以帮助德国,跟盟军进行沟通,同时以商业为掩护,帮德国突破盟军的封锁。
若它烂了,德国将一无所获,之前瑞士作为“交流窗口”的职能也不再,德国会陷入空前的孤立,而这无疑是一个不划算的买卖。
战争时期每一个有增益的事,都是好事,所以德国就没有打入瑞士。瑞士拳头和自己不可或缺的价值,活了下来。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不进攻瑞士
作者:EzioCorvus
1815年,瑞士在维也纳会议上被确认为永久中立国,这是得到欧洲列强承认的。瑞士的主体民族是日耳曼人,因此把瑞士人看成是日耳曼民族的一个分支。当时德国把瑞士人称为“在瑞士的德国人”。可以说德国一开始对瑞士还是挺有想法的。
二战爆发前,就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前一天,瑞士重申了它将恪守中立的态度。而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后,野心膨胀的自然不会对瑞士所谓的中立太当回事,于是他下令制定了一个入侵瑞士的计划,由C集团军总司令勒布负责。勒布亲自勘察边境地形,研究抵抗最小的进攻路线,到了这年9月,一份代号为“圣诞树”的作战计划摆到的案前。根据这一计划,德国首先派步兵佯攻瑞士北部防线,吸引瑞军主力,然后出动装甲部队迂回包抄瑞军后路,将其一举歼灭。总的来说,“圣诞树计划”就是击败英法联军的“镰刀行动”的翻版。
但在权衡利弊后,这份计划却没有实施。原因很多,首先,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德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付英国上,直到后来入侵苏联,就更没有机会去侵略瑞士了。其次,瑞士多山,地形条件非常不利于德军的装甲兵作战,无法充分发挥闪电战的优势。总的来说,纳粹德国太忙了,没啥精力去入侵瑞士,而且入侵瑞士太麻烦,收益却不大,吃力不讨好。还有一些原因,像瑞士的中立态度和全民皆兵的传统倒是显得比较次要了,在二战这种局势下,国际法则已经基本失效,一脸高冷地中立态度并不能防止入侵。至于瑞士全民皆兵,瑞士人比德国人还要尚武,在当时强大的德国面前,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国与国之间是要靠实力说话的。(不过听说二战时不管德国还是英国的战斗机,要是敢飞到瑞士,瑞士军队就敢直接打下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瑞士虽然号称中立,但在二战中,瑞士对德国的态度其实是非常暧昧的。在经济上,德国一直是瑞士最大的贸易伙伴。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了1.5亿瑞士法郎贷款。瑞士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至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时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厂还同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瑞士还拒绝帮助受到迫害的犹太人,瑞士当局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战后,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总结一下,因为一开始的战争局势变化和瑞士本身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德国暂时放弃了入侵瑞士的想法。而后来瑞士的迎合帮助德国的所谓的“中立”态度,又使得德国彻底断绝了入侵瑞士的想法,都一个鼻孔出气了,穿一条裤子了,还入侵它干嘛?
在二战时期,为何德国没有去侵略有钱的瑞士?
因为瑞士的作用非常的大,德国肯定不会动手的。虽然瑞士富得流油,但是在更大的里面去,德国肯定是选择选择让瑞士帮助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的。
因为瑞士的身份比较的特殊,瑞士是一个永久中立国。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瑞士就签署了永久中立的协议。后来,瑞士在世界上确实一直都是中立的存在,从来没有主动挑战过其他国家,也没有过多的军事行为。所以对于自己的侵略计划毫无影响的瑞士,肯定是德国也不会没事找事却主动打它了。
而且瑞士在军事上也有着可以威胁德国的地方,所以德国也就不会轻举妄动。那就是圣哥达和辛晋龙隧道,这是德国走向意大利的唯一通道,德国想要把物资运往意大利,就必须用这个隧道。所以有先见之明的瑞士在隧道里面搞了很多的破坏装备,一旦德国想不开去打瑞士,那么这条隧道肯定比瑞士先完蛋。切断德意之间的联系,这对他们来说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肯定是不想看到这种事情发生的,那么对瑞士的进攻肯定也就不存在了。
而且瑞士有着一个其他国家无可替代的能力,那是他们的金融服务能力。瑞士的银行在全球都是非常出名的,所以德国抢来的黄金,一般都是放在瑞士银行,然后换钱,这样就可以不怕同盟国的封锁了。所以德国光是这一点,就没有必要对瑞士动手了。
准备对瑞士下手时,为什么当时喊停了?
并没有喊停,只是不了了之。德国入侵瑞士的计划,代号“圣诞树行动”。 1940年6月25日,法国投降后,德国开始计划进攻瑞士。德国为什么要入侵瑞士呢?
早在1930年代,纳粹党就提出了“泛德国化”疆域扩张的概念。纳粹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疆域辽阔的“大意志帝国”。这个帝国版图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德意志国家本土,二是德意志的附属国或殖民地,三是德国的盟友。
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法国的一部分、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瑞士德国人定居区、波兰西部(从格但斯克到克拉科夫一带),正式并入德国。中东欧、北欧、巴尔干其他国家,有的是附属国,有的如意大利,则是盟国。
这便是眼中的“新欧洲“。另外一些狂热的纳粹分子还吹嘘,德国将把自己的边界,扩展到比神圣罗马帝国边界更远的地方。当时这份“大德意志版图”,已经写进学校的教科书中,出现在各种宣传册子里。
瑞士是一个小小的、多语种国家。说德语的瑞士人,与说法语的瑞士人,比与边境线那边的他们的德国同胞,关系更为亲近,这让心理上不舒服。还不止一次强调,只有在神圣罗马帝国最衰弱的年代,瑞士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才有短暂存在的必要。
所以,命令德国陆军总司令部作出入侵瑞士的计划,具体负责人是弗朗茨 ·雷德尔将军。雷德尔后来在回忆中称,总是对计划不满意,所以入侵行动一拖再拖。到1940年10底,已经不为计划大发雷霆了,此时的参战部队,从21个师减少到11个师。
但是,入侵行动成了纸上谈兵。11月以后,不再过问“圣诞树行动”。之所以如此,首先瑞士中立,对德国有好处。除了可以方便纳粹通过第三方获得战略物资、情报,与一些国家和人士,进行私底的接触或谈判,还有利于隐藏纳粹的黄金和财富。这也是为什么纳粹一直承认瑞士中立的原因之一。
其次对德国而言,征服瑞士战略意义不大。相反,旷日持久的山地战,可能拖住大量德国部队。德国深知,瑞士虽小,但部队的作战能力不差。如果对瑞士用兵被拖住,就不能如期开展对苏联的进攻。毕竟在眼里,苏联才是最大的敌人。
瑞士方面,也为德军不发动入侵行动增加了砝码。早在1930年代,当欧洲的紧张局势加剧的时候,瑞士政府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国防投入,发行战争债券。1935年,注意到置《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于不顾,疯狂地重整军备,瑞士政府将年度国防预算从之前的1500万瑞士法朗,猛增到9000万。
1939年,欧战爆发。瑞士立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迅速组织起43万战斗部队及21万预备役部队和后勤部队。高峰时期,瑞士国防军数量达85万。德军入侵波兰后,瑞士三支国防军分别派往东、北和西部的瑞德边境,预备役部队则守在中部大城市和南部平原地区。在瑞德边境,阿尔卑斯的多个山口,建立了被称为“国民多面堡”的防守要塞。这些要塞不但有重兵和先进的武器,还有足够的储存,并且与全国的铁路网络连接在一起。
最后的另一方面,在资金和金融方面,瑞士加大了与德国的合作,使其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国际上获得资金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