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球队专区

阿尔巴尼牙-阿尔巴尼vs冰岛预测

1.《钢铁雄心》国家代码是什么?

2.丹麦国王现在是第几任了?

3.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

《钢铁雄心》国家代码是什么?

阿尔巴尼牙-阿尔巴尼vs冰岛预测

钢铁雄心4国家代码汇总:

AFG--阿富汗

ALB--阿尔巴尼

ARG--阿根廷

AST--澳大利亚

AUS--奥地利

BEL--比利时

BHU--不丹

BOL--玻利维亚

BRA--巴西

BUL--保加利亚

CAN--加拿大

CGX--桂系

CHC--中共

CHI--中华民国

CHL--智利

COL--哥伦比亚

COS--哥斯达黎加

CRO--克罗地亚

CSX--晋系

CUB--古巴

CXB--西北三马

CYN--滇系

CZE--捷克斯洛伐克

DDR--德意志共和国,简称东德

DEN--丹麦

DFR--联邦德国,简称西德

DOM--多米尼加

ECU--厄瓜多尔

EGY--埃及

ENG--英国

EST--爱沙尼亚

ETH--埃塞俄比亚

FIN--芬兰

FRA--法国

GER--纳粹德国

GRE--希腊

GUA--危地马拉

GUY--圭亚那

HAI--海地

HOL--荷兰

HON--洪都拉斯

HUN--匈牙利

ICL--冰岛

IDC--印度

IND--印度

INO--印度尼西亚

IRE--爱尔兰

丹麦国王现在是第几任了?

54任了

丹麦王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从有史可考的哈拉尔国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现任君主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脉已继承了千年之久。

1,高姆,老王 Gorm den Gamle

?—940,?—940在位

出生年月不详。丹麦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国王。他为妻子翠拉立的墓碑“耶林石”和儿子蓝牙王哈拉尔为他立的耶林石,首次出现“丹麦”的国名,被认为是丹麦王国诞生的证明。在位期间,为抵抗文德人和撒克逊人的入侵,在日德兰半岛南部建立了丹纳维奥克防线。葬在耶林。

2,哈拉尔,蓝牙王 Harald Blatand

?—986,940—986在位

出生年月不详。高姆次子。年轻时做过海盗。征服挪威。大约在960年左右把基督教引入丹麦,改变了丹人的奥丁神信仰。“蓝牙”的名字来源不详。有说法认为是因为他爱吃蓝莓,将牙齿染蓝了。986年和儿子斯万决斗,背部中箭于约姆斯堡海盗营。葬在罗斯基勒。

3,斯万,八字胡王 Svend Tveskag

960—1014,986—1014在位

丹麦国王“蓝牙王”哈拉尔(Harald Blatand)之子,丹麦开国国王“老王”高姆(Grom den Gamle)之孙。生于960年。985年与父亲不和而决斗,哈拉尔体力不支逃入森林,被斯万的养父帕纳托克。斯万成为丹麦国王。后偶然被拥护蓝牙王的海盗首领西格伐尔抓获,被迫答应付出与体重相等的金银。丹麦百姓捐出了自己的金银财宝作为赎金。为筹备款项、重建丹麦,斯万率领丹麦海盗从994年开始不断入侵骚扰英格兰。英格兰以缴纳丹麦税为代价换取和平。1013年,斯万重返英国,夺取英格兰王位。1014年二月去。埋葬于丹麦的罗斯基勒大教堂。

4,哈拉尔二世 Harald

989—1018,1014—1018在位

斯万的长子,未婚。

5,克努特王(大帝) Knud den Store

995—1035,1018—1035在位,1014-1035在英格兰王位

斯万次子。和其哥哥分别统治丹麦和英格兰。在英格兰国王爱德蒙二世后,于1017年统一了英格兰。1018年长兄丹麦国王哈拉尔二世去世后兼任丹麦国王。主持编纂《克努特法典》,以明文规定国王的权力。以丹麦方式把英格兰分成许多伯爵(Jarl)领地。撒克逊王国的传统也得到尊重,味了提高撒克逊人的地位,准许其贵族参加国王对瑞典、挪威的远征。重新振兴贸易,致力于和欧洲大陆的文化交流。虽然有时行为野蛮,但是对基督教会很虔诚。1017年和埃塞尔雷德二世的遗孀埃玛结婚。1030年起兼任挪威国王,由其儿子在挪威代表他执政,但是不久被挪威人赶跑。1035年于萨夫特斯伯里。葬于大教堂。克努特厌恶奉承。曾经坐在大海旁边令其后退,但是被海浪溅湿衣服。这时对那些善于逢迎的朝臣说,你们虽然奉我为国王,但是我却连潮水也阻挡不了。葬在英国。

6,哈特克努特 Hardeknudrp

1018—1042

克努特之子。丹麦国王,但在英格兰的威塞克斯也保有领地。

7,马格努斯,善良王 Magnus den Gode

1024—1047,1042—1047在丹麦王位,1035—1047在挪威王位

挪威国王奥拉夫之子。曾与哈特克努特国王有过协议,谁活得长谁就兼有两国王位。1047年10月因骑马不慎摔。未婚。

8,斯万二世,阿斯特里德松 Svend Estridson

1019—1074,1047—1074在位

生于英格兰。母亲阿斯特里德嫁给英格兰的乌尔夫伯爵。是斯万八字胡王的外孙。哈德克努特后回到丹麦,被马格努斯封为日德兰伯爵,但是两人经常争吵,以至刀兵相见。斯万每次都被打败。马格努斯为了对付挪威国内叔叔们的麻烦,宣布斯万为丹麦王位的继承人。1047年马格努斯去世,斯万即位。娶了好几个老婆,有14个儿子,为后的丹麦王室内部斗争埋下了种子。1074年病。葬在罗斯基勒。

9,哈拉尔,软磨石王 Harald Heno

1041—1080,1074—1080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之子。与表妹结婚。无子女。在斯坎尼亚(今瑞典西南)。

10,克努特,圣王 Knud den Hellige

1043—1086,1080—1086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次子。虔诚的教徒,热中于苦行,经常让人鞭挞自己。因为征收什一税奉献给教廷,引起农民不满,1086年7月在农民中被人用石头和长矛杀在圣阿尔巴尼教堂。葬在欧登塞的圣克努特教堂。

11,奥拉夫,饥饿王

1052—1095,1086—1095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三子。统治丹麦期间,庄稼歉收,连年饥荒,因此被称为饥饿王。无子女。

12,埃里克一世,伊戈德 Erik Ejegod

1056—1103,1095—1103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四子。Ejegod的意思是“唯一好的”或“永远是好的”。1103年在朝圣途中在塞浦路斯并葬在那里。

13,尼尔斯 Nielst

1064—1134,1104—1134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五子。1134年6月被人暗杀。

14,埃里克二世,埃姆纳 Erik Emune

1090—1137,1134—1137在位

埃里克一世之子,尼尔斯之侄。Emune的意思是“唯一难忘的”。1137年被人谋杀。

15,埃里克三世,羔羊王 Erik Lam

1110—1146,1137—1146在位

埃里克一世之子。妻子罗特高,是丹麦第一位德国王后。葬在欧登塞。

16,奥拉夫二世 Oluf II

1127—1143,1140—1143在位

埃里克二世之子,与叔叔争夺王位未成,只在斯坎尼亚当了三年国王。

17,斯万三世,格拉特 Svend Grathe

1127—1157

埃里克二世之子,1157年在同瓦尔德马大帝的战争中阵亡。无子女。

18,克努特三世 Knud III

1129—1157,1146—1157在位

埃里克二世之子,与斯万·格拉特并立为丹麦国王。1157年在罗斯基勒被斯万·格拉特谋杀。

19,瓦尔德马一世,大帝 Valdemar den Store

1131—1182,1157—1182在位

克努特圣王之子。名字来源于外祖父,俄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意思为“统治全世界”。埃里克三世一即提出对王位的要求。1157年打败斯万三世,成为全丹麦国王。在位期间对北德意志发动战争,用基督教教化文德人。于1182年5月,葬在林斯戴特。

20,克努特六世 Knud VI

1163—1202,1182—1202在位

瓦尔德马一世之子。第一位在教堂加冕的丹麦国王。无子女。葬在林斯戴特。

21,瓦尔德马二世,胜利王 Valdemar II

1170—1241,1202—1241在位

瓦尔德马一世之子。活跃于当时的欧洲。曾经与法王腓力二世联合支持教皇英诺森三世,并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选举中站在教皇支持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一边。1223年被挪威俘虏,缴纳高额赎金。又曾和儿子小瓦尔德马一同被德国的“黑伯爵”亨里克。曾率军对爱沙尼亚发动“十字军东征”,此役中首次出现丹麦的红底白十字国旗。想建立波罗的海大帝国,但是没有成功。先娶德国的达武玛公主,后娶葡萄牙的班盖亚特公主。葬在林斯戴特。

22,埃里克四世,犁地金王 Erik IV

1216—1250,1241—1250在位

瓦尔德马二世长子。由于征收犁地税而得此绰号。于1250年8月。

23,艾贝尔 Abel

1218—1252,1250—1252在位

瓦尔德马二世次子。1252年于同弗里斯兰人的战斗。

24,克里斯托弗一世 Christoffer I

1218—1259,1252—1259在位。瓦尔德马二世第三子。1259年于里伯。

25,埃里克五世,削剪王 Erik V Klipping

1249—1286,1259—1286在位-

克里斯托弗一世长子。绰号来源于曾把一枚银币剪下一片来。葬在维堡。

26,埃里克六世,曼维德 Erik VI Menved

1274—1319,1286—1319在位

埃里克五世长子。Menved意为“带来不幸的人”。有15个孩子,其中11个生下来就掉,3个幼年夭折,最后一个儿子又因其母亲在马车里将其举起向群众展示时不慎落地而摔,王后后来也进入修道院。葬在林斯戴特。

27,克里斯托弗二世 Christoffer II

1276—1332,1320—1326、1330—1332在位

埃里克五世次子。和贵族关系不和,贵族曾将其废黜而立瓦尔德马三世。后来以领地为抵押重返王位。他后,丹麦8年没有国王。

28,瓦尔德马三世 Valdemar III

1315—1364,1330—1332在位

艾贝尔之孙,父亲是南日德兰公爵埃里克。一度被贵族立为国王,后退位,成为南日德兰公爵。

29,瓦尔德马四世,阿道戴 Valdemar IV Atterdag

1320—1375,1332—1375在位

克里斯托弗二世之子。曾有“恶人”的绰号。对于Atterdag曾有褒贬两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形容他浑噩度日,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有为君王对时光飞逝的感叹。瓦尔德马四世有许多儿女,但是只有儿子克里斯蒂安和女儿英厄堡公主、玛格丽特公主活到成年。瓦尔德马四世后,丹麦王室男裔绝嗣。

30,奥拉夫五世

1370—1387,1375—1387在位

丹麦和挪威国王,父亲为挪威国王哈康六世,母亲为丹麦公主(后为女王)玛格丽特。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被他的女婿、德国的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打败,被迫同意以阿尔布雷希特和丹麦公主英厄堡(瓦尔德马四世之女)的儿子为丹麦王位继承人。但是玛格丽特利用当时丹麦的反德国情绪,设法使丹麦接受她的儿子奥拉夫继承外祖父的丹麦王位,实际上一直由母亲代为执政。

31,玛格丽特一世 Margrethe I

1353—1412,丹麦和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412在位

瓦尔德马四世之女。10岁时与挪威-瑞典国王哈康六世结婚。1375年儿子继承丹麦王位,玛格丽特担任摄政。1380年夫而即挪威王位。1389年接受对阿尔布雷希特国王抱有反感的瑞典人的要求而与瑞典开战,俘虏了瑞典国王和王子。于是玛格丽特在1397年将丹麦、挪威、瑞典三国的贵族召集到喀尔马,宣布三国在同一位君主治下联合起来。此即“喀尔马联盟”。将姐姐英厄堡公主和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的外孙、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自己退为摄政。1412年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32,埃里克七世,波美拉尼亚的 Erik VII af Pommern

1382—1439,1397—1439在位

瓦尔德马四世的外曾孙,波美拉尼亚公爵之子。1397年成为喀尔马联盟国王。1429年开始对商船征收海峡税。

33,克里斯托弗三世,巴伐利亚的 Christoffer III af Bayernk

1416—1448,1440—1448在位

巴伐利亚的约翰伯爵之子,埃里克七世的侄子。埃里克后被丹麦大主教和贵族拥立为国王。1448年于痈疽。丹麦王室远亲、奥仑堡家族的克里斯蒂安伯爵被丹麦国会选为国王,奥仑堡王朝开始。

奥仑堡王朝

34,克里斯蒂安一世 Christian I

1426—1481,1448—1481在位

丹麦、挪威国王,埃里克五世的第六代孙,奥仑堡伯爵。他继承王位的条件是必须同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三世的18岁遗孀结婚,以便她有人赡养。葬在罗斯基勒。

35,汉斯 Hansh

1455—1513,1481—1513在位

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葬在欧登塞。

36,克里斯蒂安二世 Christian II

1481—1559,1513—1523在位,1520—1523在瑞典王位

汉斯的儿子。瑞典国王卡尔·克努特松(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瑞典贵族另选出来的瑞典国王)去世后,其遗嘱执行人斯图雷和克里斯蒂安发生战争,1518年、1520年瑞典大主教特罗累和斯图雷发生冲突,邀请克里斯蒂安二世入侵瑞典。1520年克里斯蒂安召集瑞典反抗贵族赴宴,然后突然把他们杀,史称斯德哥尔摩血案。瑞典人再次发动叛乱并获成功。另外,在丹麦和挪威,也有反抗赋税压迫的起义,克里斯蒂安一世不得不退位,把王位让给叔叔,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公爵弗雷德里克,自己则亡命国外,最后以被囚禁在克隆堡中而终其一生。

37,弗雷德里克一世 Frederik I

1471—1533,1523—1533在位

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公爵。克里斯蒂安二世被驱逐后受邀请回国即位,但是不得不签署限制国王权力的“即位誓约”。权力受到限制,但是利用贵族们对克里斯蒂安二世复辟的惧怕,经常以退位来要挟丹麦贵族。葬在石勒苏益格。

38,克里斯蒂安三世 Christian III

1503—1559,1534—1559在位

弗雷德里克一世之子。信奉路德新教,因此在父亲去世后,遭到丹麦议事会和主教们的反对,奥仑堡的克里斯托弗伯爵率领军队占领了斯坎尼亚和西兰岛,宣布克里斯蒂安二世复辟(伯爵战争),此时日德兰也发生了农民造反。丹麦贵族不得不同意克里斯蒂安三世即位。即位后他统治的地区只有日德兰的一小部分,经过数年战争收复全境。即位后开始丹麦的宗教改革运动。葬在罗斯基勒

39,弗雷德里克二世 Frederik II_

1534—1588,1559—1588在位

克里斯蒂安三世之次子。长兄克里斯蒂安因酗酒亡而得以即位。沉默寡言,但是治理国家很有才能,经过长期战乱而破败贫困的丹麦在他统治时期得以复原。葬在罗斯基勒。

40,克里斯蒂安四世 Christian IV

1577—1648,1588—1648在位

弗雷德里克二世之子。丹麦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之一。幼年即位,继承了父亲的强国梦想,决心发展商业和航海业,把丹麦建设成北欧的荷兰。喜好建筑,在哥本哈根和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设宫殿、城堡、教堂,建设了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纳。派遣探险队搜索从格陵兰到中国的航道,在印度购买了一座沿海城市特朗克巴作为丹麦商站。喜欢大吃大喝,性格豪爽,酒量很大,访问英国时,其姐夫,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惊讶于克里斯蒂安的酒量,在之后索尔兹伯里伯爵招待的打猎中骑了12匹马。一生有23个子女,其中9个儿子,3个在战争中阵亡,3个于骄横*逸,2个幼年夭折。三次和瑞典打仗,第一次是喀尔马战争,被瑞典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夫打败;第二次参加三十年战争,被华伦斯坦蹂躏;第三次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作战,把哈兰割让给瑞典三十年,同时割让哥特兰岛和挪威的两个郡,此外瑞典船只不交海峡税。在基尔湾海战中,在丹麦王船上指挥作战,一只眼睛被打瞎,但是不顾伤痛又站起来指挥战斗。根据这段历史创作的《克里斯蒂安站立在桅杆旁》成为丹麦国歌。晚年于穷困潦倒之中。葬在罗斯基勒。

41,弗雷德里克三世 Frederik III

1609—1670,1648—1670在位

克里斯蒂安四世之子。1634年成为不莱梅主教。和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打仗,丢失了斯堪尼亚和哈兰。虽然屡次战败,但是由于谋求振兴国力,充实军备,抑制贵族,所以受到市民阶级支持。妹夫乌尔菲尔特图谋叛国,妹妹丽昂诺拉与王后的矛盾也很深。丽昂诺拉后来去英国向英王讨还一笔欠款,英王为了赖帐,将她引渡给丹麦。丽昂诺拉被囚禁在高塔中,受到王后的虐待。但是丽昂诺拉以坚强的意志对待折磨,她写的狱中回忆《苦难的历程》是非常著名的丹麦古典文学作品。1670年,弗雷德里克因肺炎去世,葬在罗斯基勒。丽昂诺拉则在王太后后才被释放

42,克里斯蒂安五世 Christian V

1646—1699,1670—1699在位

弗雷德里克三世之子。是个极其平庸之人,他的体力远比他的智力发达。1675年和瑞典再次开战(斯堪尼亚战争),在1677年的克厄湾海战中消灭了瑞典海军主力,收回部分斯堪尼亚领土。但是由于法国的干涉没能收回全部斯堪尼亚,传说签定和约后,克里斯蒂安五世下令将克隆堡宫朝松德海峡的窗户全都堵起来,因为他不忍看对岸瑞属斯堪尼亚的海岸。1699年骑马时发生意外摔。葬在罗斯基勒。

43,弗雷德里克四世 Frederik IV

1671—1730,1699—1730在位

克里斯蒂安五世之子。和俄国、波兰结盟对抗瑞典。在与瑞典少年国王卡尔十二世的战争中永远失去斯堪尼亚。1730年于肺结核。葬在罗斯基勒

44,克里斯蒂安六世 Christian VI

1699—1746,1730—1746在位

45,弗雷德里克五世 Frederik V

1723—1766,1746—1766在位

克里斯蒂安六世长子。以启蒙君主而闻名。在国内推进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奖励学术,限制进口。任用学者为顾问,扶植音乐、戏剧、体育事业。1761年向阿拉伯和埃及派遣学术探险队。葬在罗斯基勒。

46,克里斯蒂安七世 Christian VII

1749—1808,1766—1808在位

弗雷德里克五世之子。自幼有癫痫病。一生经历三次政变。首先是御医斯特鲁恩西篡权。他和王后(英国威尔士亲王之女)私通姘居,居然还生下一女。1771年斯特鲁恩西图谋篡权,让疯国王下令,所有法律和法令,只有斯特鲁恩西副署才能生效。1772年,几位大臣如法炮制,让疯国王在逮捕斯特鲁恩西的法令上签字,然后在宫廷舞会上被逮捕,剁去手脚,然后砍头,然后车裂。王后也被废黜,之后囚禁在克隆堡,后来被她哥哥英王乔治三世接回英国,后来安置在德意志的英国领地汉诺威。英王对此事怀恨在心,成为后来英国和丹麦交战的导火线之一。1784年,王太子弗雷德里克年满16岁,用同样的办法,把解除首相职务的文件放在疯国王面前让他签字。于是又一次政变成功了,王太子掌握实权。1808年,这个滑稽的疯国王被开入林斯堡行宫的法国-西班牙军队吓,葬在罗斯基勒。

47,弗雷德里克六世 Frederik VI

1768—1839,1808—1839在丹麦王位,1808—1814在挪威王位

克里斯蒂安七世之子。少年时任摄政,丹麦得到了飞速发展,当时海洋上的商船,除了挂英国国旗的之外,就数挂丹麦-挪威国旗的最多。在内政方面,他宣布解放农奴,外交方面则经历了对英战争等重大事件。1800年,英国为了对法国作战,企图使丹麦卷入,禁止丹麦-挪威商船进入法国和法属领地港口,甚至将丹麦-挪威商船连人带货扣押起来。弗雷德里克(当时为王太子)反应强烈,和俄国、普鲁士共同宣布武装中立。1801年,英国要求丹麦退出武装中立同盟,遭到拒绝,英国派纳尔逊进攻丹麦,给予丹麦舰队重创。此后权衡国际局势,弗雷德里克决定如果中立无法维持下去就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出于“凡事都要抢先一步”的考虑,于1807年派出庞大的舰队来到丹麦,要求丹麦交出全部海军。弗雷德里克表示愿意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仍然坚持没收丹麦海军的要求。9月2日,英军炮轰哥本哈根,缴获丹麦全部舰队。1808年,丹麦同拿破仑结盟。此年弗雷德里克正式即位,此前已经以王太子身份摄政了24年。1810年,法国的贝纳多特元帅成为瑞典王储,之后瑞典抛弃法国,加入反法同盟。在反法同盟的支持下,1814年瑞典从丹麦手中夺得了挪威。挪威人则希望独立,并选举了弗雷德里克六世的堂弟克里斯蒂安·腓特烈为挪威国王,但是不久即被瑞典征服。1839年,弗雷德里克六世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48,克里斯蒂安八世 Christian VIII

1786—1848,1839—1848在位

弗雷德里克六世的堂弟。1814年5—10月曾为挪威国王。葬在罗斯基勒。

49,弗雷德里克七世 Frederik VII

1808—1863,1848—1863在位

克里斯蒂安八世之子。丹麦最后一位专制国王。1849年丹麦宪法诞生,丹麦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反应迟钝而反复无常。在位期间,丹麦南部两个自治的伯国——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因为要求加入德意志邦联而与丹麦发生战争(第一次石-荷战争,1848—1850)。曾经试图让荷尔斯泰因加入德意志邦联、丹麦合并石勒苏益格,但是没能成功。葬在罗斯基勒。弗雷德里克七世去世后,奥仑堡王朝绝嗣,格吕克斯堡王朝开始。

格吕克斯堡王朝

50,克里斯蒂安九世 Christian I

1818—1906,1863—1906在位

父亲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尔堡-格吕克斯堡的威廉公爵。克里斯蒂安三世的后代。是南石勒苏益格人,自幼在德国长大,因此即位之初不受丹麦人欢迎。1864年第二次石-荷战争中败于普鲁士-奥地利联军,失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儿子弗雷德里克八世继承丹麦王位,次子威廉在1863年被选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长女嫁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次女德格玛嫁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有“欧洲岳父”之称。1906年去世,是丹麦最长寿的君主之一。葬在罗斯基勒格。

51,弗雷德里克八世 Frederik VIII

1843—1912,1906—1912在位

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子。在位期间,丹麦受改良主义的影响,逐渐走向高福利的社会民主国家的行列。1912年于德国汉堡。葬在罗斯基勒。

52,克里斯蒂安十世 Christian

弗雷德里克八世之子。即位不久便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呼吁丹麦、挪威和瑞典的中立。1915年公布了包括允许妇女参政等内容的新宪法。1919年允许冰岛自治。1917年把丹属维尔京群岛出售给美国。一战后收回北石勒苏益格。丹麦社会民主党从1924年之后连续多年执政,发展成第一大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丹麦发展为发达的工业国。二战期间丹麦被德国占领,沦为德国的“合作国”,国王拒绝避难,而选择与臣民留在一起。通过国王的斡旋,丹麦在纳粹德国占领国当中得以保持高度自治的地位。同时,国王还授意丹麦驻美国大使亨利克·考夫曼组织自由丹麦运动,将冰岛和法罗群岛交予盟国,同时要求全部丹麦商船队(120万载重吨,五万多名训练有素的水手)协助盟军工作。在国王和丹麦政府、人民的抵抗下,丹麦的地下抵抗运动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德国占领丹麦后,曾要求丹麦犹太人佩带**六角星标志,国王表示他将首先佩带一枚**六角星作为荣誉标志。1942年10月,克里斯蒂安十世骑马时不慎摔伤。1943年8月,在抵抗运动对德国占领军几次猛烈的袭击后,德国向国王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丹麦政府宣布戒严、解散一切集会、对颠覆活动判处刑。最后通牒被丹麦拒绝,于是德国占领军剥夺了丹麦政府的一切权力。丹麦军队被解除武装,海军残存的几艘军舰自沉。为了表示抗议,国王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每天骑马在哥本哈根街头巡视,激励丹麦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1943年10月,德国下令兜捕丹麦犹太人。丹麦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纷纷行动起来,在瑞典渔民的协助下,将本国的8000名犹太人中的绝大部分送往瑞典。只有500人落入了德国手中,并且在丹麦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干预下,在“模范集中营”特莱西恩施塔特活到了看到德国注定灭亡的那一天。1945年3月,丹麦的抵抗运动达到了又一次高潮,全国的铁路系统瘫痪,全部拖船都驶到了瑞典,港口也陷入瘫痪。5月5日,第一批英国军队在哥本哈根卡尔斯特鲁普机场降落,5月7日丹麦解放。衰弱的克里斯蒂安十世和王后在5月9日出席了战后第一届国会开幕仪式。两年后,这位致力于维护国民权利而深受爱戴的国王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53,弗雷德里克九世 Frederik IX

1899—1972,1947—1972在位

克里斯蒂安十世长子。1935年与瑞典公主英格丽德结婚。喜欢旅行和航海,被称为“水手国王”,年轻时曾周游世界,并在1930年访问过中国的上海和南京。爱好音乐,也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曾经出色地指挥过哥本哈根皇家剧场管弦乐团。性格节俭宽厚,和蔼可亲。1972年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54,玛格丽特二世 Margrethe II

1940—,1972—在位

弗雷德里克九世长女。出生时,丹麦的王位继承人是弗雷德里克九世的弟弟克努特亲王和其儿子英高尔夫。由于战后女权运动高涨,男女平权运动在丹麦的蓬勃发展,1953年丹麦修,规定女性有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得以成为女王储。1967年和法国的亨利·德·蒙沛扎伯爵结婚。玛格丽特女王才华出众,有绘画和艺术设计天分,还曾经翻译过法国、瑞典作家的多部作品。有两个儿子,弗雷德里克王储和约阿希姆亲王。

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

澳大利亚的地质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有着世界上最漫长和最复杂的地质演化史,其基本构造格架形成于中新生代。澳大利亚大陆主体由厚的岩石圈组成,岩石圈最厚达150公里。大陆壳主体由太古代、元古代和若干显生代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薄的、主要为显生代的沉积岩盖层覆盖在其上。

大地构造背景上,澳大利亚大陆曾是冈瓦纳古大陆的一部分。冈瓦纳古大陆在二叠纪(晚期)开始破裂解体,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开始形成。地质上,澳大利亚大陆可被分出如下一些大地构造单元:①太古代克拉通地盾;②元古代褶皱带和沉积盆地;③显生代沉积盆地与显生代变质岩和火成岩。

(一)太古代克拉通地盾区

太古代克拉通地盾,也有称太古代克拉通地块,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地质体,形成在距今28亿年左右,已鉴别的三个著名太古代克拉通地质体(或曰地块或地盾)分别是:伊尔冈(Yilgarn)、皮尔巴拉(Pilbara)和高勒(Gawler)地盾,均产出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伊尔冈地盾分布在西澳州西南部地区;辟尔巴拉地盾分布在西澳州西北部地区;而高勒地盾则分布在南澳州中西部。其中,以伊尔冈地盾面积最大。各克拉通地盾之间和周围为太古代-元古代褶皱带所包围和环绕。

1.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大、最重要的太古代克拉通地块,主要形成于29.4-26.3亿前,由大量以前存在的地块(年代多为32-28亿年)增生而成。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主要由一个花岗岩片麻岩地体和三条花岗绿岩带地体组成,它们形成于不同时代,较老的绿岩带和花岗岩年龄为31-29亿年,较年轻的绿岩带与花岗岩年龄为27.5-26.5亿年。在岩石类型上,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类岩石约占70%以上。此外,伊尔冈克拉通地盾上也发育有大量的拉斑玄武岩和科马提火山岩,并经历过多期次的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成矿区,发育有大量金、镍、钽、铁、铜、锌、铂等矿床。

2. 辟尔巴拉克拉通地盾包含一个中太古代的花岗绿岩地体和上伏的火山沉积岩系列。塔巴塔巴(Tabba Tabba)剪切带是东辟尔巴拉克拉通与西辟尔巴拉克拉通的主要分界线。在火山沉积岩系列中,有巨型的铁矿发育。

3.高勒克拉通地盾,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其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在15.5-14.5亿年期间被克拉通化。在此事件前,该克拉通地盾包括若干元古代造山带,时间可至少追溯到24.5亿年。高勒克拉通地盾含有金、金刚石、铜、镍、铁、铅锌、铀等矿化。

(二)元古代地块、褶皱带和沉积盆地

元古代地块、褶皱带和沉积盆地,包括主要由片麻岩和火成岩组成的穆斯戈拉夫(Musgrave)地块、主要由角闪岩相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的阿润塔(Arunta)地块以及在伊尔冈和阿润塔两地块间的加斯科伊纳(Gascoyne)杂岩、戈兰加里(Glengarry)盆地和班杰冒(Bangemall)盆地等,主要分布在太古代克拉通地盾(地块)周围。其中,卡普里科恩(Capricorn)造山运动(发生在18.30–17.80 亿年)是澳大利亚元古代期间最重要的一次造山运动,该运动通过将伊尔冈和辟尔巴拉两太古代克拉通地块拼贴在一起,而部分导致西澳大利亚陆块的形成。其它不甚清楚的元古代造山带,可能(或大体)类似于西澳南部的阿尔巴尼(Albany)杂岩和穆斯戈拉夫地块,则代表着两克拉通地块在元古代期间的联系。伊尔冈和高勒两克拉通地块其上覆盖着元古代-古生代的奥非色(Officer)盆地和阿马度斯(Amadeus)盆地。

元古代地块、褶皱带和沉积盆地分布较广泛,在澳大利亚大陆许多地区均有出现。需要说明的是,早元古代(Palaeoproterozoic),是澳大利亚元古代褶皱带和沉积盆地的主要形成期。这时期在澳大利亚西部形成的重要褶皱带和盆地有:产出在皮尔巴拉克拉通地盾南部边缘上的年龄为27.7-23.0 亿年的哈默斯利( Hamersley)盆地,以及克拉通内裂谷、收缩和会合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年龄为18.0亿年的阿什伯顿( Ashburton)盆地和布来尔(Blair)盆地,年龄在16.0-10.7亿年之间的埃德梦德(Edmund)盆地和科里额(Collier)盆地,年龄在18.4-16.2亿年之间的北加斯科伊纳杂岩体,年龄在20.0-17.8 亿年之间的位于南加斯科伊纳杂岩体中的哥伦堡(Glenburgh)地体,以及在伊尔冈克拉通地盾西北边缘上的埃拉比迪(Errabiddy)剪切带。在伊尔冈克拉通地盾的北缘,则有年代为18.9亿年的布里亚(Bryah)盆地纳罗库塔(Narracoota)火山岩形成。在克拉通碰撞的顶峰期间,有帕德伯里(Padbury)前陆盆地形成。在伊尔冈克拉通北缘东部,则有耶里达(Yerrida)和埃拉里迪(Eerarheedy)盆地形成。18.3亿年的卡普里科恩造山运动,导致布里亚-帕德伯里盆地和耶里达盆地的西部变形。亚旁库(Yapungku)造山运动 (~17.90 亿年),则在埃拉里迪盆地的北缘形成了斯丹利(Stanley)褶皱带。

在澳大利亚东部,东南澳大利亚的早元古代的代表性特征则是发生在南澳和新南威尔士州威利亚马(Willyama )超群以及奥拉里(Olary)地块与布罗肯山(Broken Hill)地块上的多期次变形;而澳大利亚北部早元古代的代表性特征则是蒙特艾萨(Mount Isa)地块和复杂的褶皱冲断层带。在上述早元古代的沉积盆地中,相关的沉积主要是广泛的地台盖层沉积,包括白云岩盖层沉积和深水相含磷灰岩沉积。

(三)显生代沉积盆地与显生代变质岩和火成岩

澳大利亚显生代沉积盆地与显生代变质岩和火成岩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均有发育,代表性的事件和发育特点如下:

⑴古生代寒武纪时期

这时期,西澳被动陆缘盆地形成,并发生有盖层沉积。在西澳安特里姆(Antrim)地区,有广泛的高原玄武岩发育,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在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则发生了彼特曼(Petermann)造山运动,使大陆间的巨厚河流沉积焊接进中澳大利亚陆块体中。在南澳州地区,发育有边缘地台和被动边缘盆地。

⑵古生代奥陶纪时期

在拉克兰(Lachlan)褶皱带,发生了阿尔卑斯型(Alpinotype)造山运动,导致在新南威尔士州西部巨大蛇纹岩带的形成,同时在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地区则有深水磨拉石和复理石的增生体。

⑶古生代志留纪时期

在此时期,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处于相对干旱状态。沿西澳州海岸地区,有一河流沉积盆地存在。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则有火山岛弧发育。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有年龄为4.35-4.25亿年的花岗岩侵入体发育,其中,有的岩基年龄较新,为4.0亿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花岗岩中,可鉴别出I型和S型两种类型花岗岩。

⑷古生代泥盆纪时期

泥盆纪时期发生的塔伯拉伯安(Tabberabberan)造山运动形成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导致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南部地区发生大面积褶皱(3.85 - 3.80亿年),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昆士兰州地区则在3.77 到3.52亿年发生了挤压褶皱。在新南威尔士州中部以及昆士兰州等地,则有安山质和流纹质火山岩存在。

⑸古生代石炭纪时期

石炭纪时期,澳大利亚大陆有一半以上面积为冰川覆盖,后气候转暖。另一方面,由于与目前位于南美境内的地质体发生碰撞作用,导致澳大利亚东部高地的形成。

⑹古生代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时期

二叠纪,澳大利亚与印度和非洲的裂谷开始形成,并有裂谷盆地形成。在天鹅(Swan)海岸平原一带有油气形成。这时期,其它较重要的盆地还有:伯温(Bowen)盆地、格勒达(Gunnedah)盆地、悉尼(Sydney)盆地、伊普斯威持(Ipswich)盆地、克来瑞斯-毛里顿(Clarence-Moreton)盆地等。

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

随着澳大利亚与南极州间裂谷的扩大,在维多利亚州形成了吉普斯兰德(Gippsland)、巴斯(Bass)和奥特威(Ottway)等盆地;在南澳州和西澳州则形成了海上陆架盆地,其中赋存了有意义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西澳州的珀斯(Perth)盆地,则发生了海侵序列的岩石沉积。在中澳大利亚地区,则发育有海相地台盖层沉积。

⑻中生代白垩纪

在苏拉特(Surat)等盆地继续发生沉积作用的同时,在大自流(Great Artesian)盆地基底高地边缘则有小规模的火山岩产出。在亨特-伯温(Hunter-Bowen)造山带,有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形成,发育有含珊瑚沉积。在近昆士兰州海域,白垩纪也有火山活动发生,是岛弧形成的次要一幕火山岩。

⑼古新世至现在

第三纪,澳大利亚主要的构造运动停止。偶尔有板内火山活动发生。

总结澳大利亚的地质演化,可简要概括如下:在距今2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澳大利亚就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体发育(伊尔冈和皮尔巴拉等),它们是冈瓦纳古陆的组成部分,发育有:条带状硅铁建造、埃迪亚科兰(Ediacaran)动物群和叠层石(stromatolites)等。元古代,冈瓦纳古陆澳大利亚部分发生多次造山运动,导致太古代地块完全拼合。寒武、奥陶、志留和泥盆纪为冈瓦纳古陆较温暖时期,发育有广泛的沉积岩,并向澳大利亚东部扩展,中心部位有时为浅海相沉积。在寒武、奥陶、志留和泥盆纪时期有多个火山岩喷发旋回发生。石炭和二叠纪,在冈瓦纳古陆上,有冰川沉积,同时发育有成煤盆地,形成澳大利亚重要的煤田,二叠纪晚期,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解体。三叠纪在澳大利亚东部发育有火山岩,但在大部地区为内陆海沉积,发育有各类碎屑岩。同期,澳大利亚西海岸与印度开始分离。侏罗、白垩纪,澳大利亚发育有褐煤和油页岩沉积。进入新生代,澳大利亚气候越来越干燥,与南极洲分离,并不断向北漂移。

**********************************************************************

北冰洋地质特征:

目前北冰洋里唯一活动的大洋扩张轴——北冰洋洋中脊实际上是大西洋洋中脊向北延伸的部分,只是在冰岛一带被一系列转换断层显著错开了而已,具有明显的中央裂谷、磁异常条带和横向转换断层带,现今仍以每年0.5~1cm的速度继续扩张,正由于北冰洋洋中脊的扩张而造就了宽阔的欧亚海盆,即今天的北冰洋主体,在这些新形成的大洋性地壳外侧,与原有老地壳交界的地方尚未形成俯冲消减带,因而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带,而距离最近的与洋中脊活动有关的活火山只是在杨马延岛才有,

要想了解比较完整的北冰洋发育历史,则必须追溯得更久远一些,至少从劳亚古陆说起,劳亚古陆也像其他巨大的大陆一样并非铁板一块,自从罗迪尼亚泛大陆裂解,冈瓦纳古陆形成后,劳亚古陆也同样经历了复杂的分裂与聚合过程,只不过规模相对小些而已,到2.35亿年前时,欧亚与北美洲之间又发生分裂,形成一个宽阔的洋湾——泛塔拉萨,以后随着库拉板块的漂移,奥莫隆、楚科特卡、科拉微陆块相继与欧亚陆块碰合,泛塔拉萨洋湾闭合消失,直到大约8000万年前,在地质年代表中属于白垩纪末期时,欧美古陆再度分裂,分裂的中轴就是阿尔法海岭,伴随着数千公里隆隆的火山喷发与大地震的摇撼,一阵阵灼热的岩浆沿阿尔法海岭的中央裂谷汹涌而出,又在海水中迅速冷凝,变成新的玄武质海洋型地壳,并将较早凝成的“老”地壳不断向两侧推挤,这样的洋底扩张作用造就了加拿大海盆,这一过程持续了大约几千万年,后来海岭渐渐平息下来,成为今天寂静的无震海岭,加拿大海盆也随之停止增长,因此可以说,阿尔法海岭是已经“去”的相对较古老的大洋中脊的遗迹,

在阿尔法海岭之后,北冰洋洋中脊才开始活动,使欧亚陆块的北缘再一次分裂,欧亚海盆形成,罗蒙诺索夫海岭渐渐被推向北冰洋中心地带,所以说,罗蒙诺索夫海岭属于古老欧亚大陆边缘(巴伦支—科拉陆块)的一部分,是在欧亚海盆扩张时从大陆边缘分离出来的,它的几何形状、岩石种类、岩石年龄等都证实这种见解,在中央北冰洋各个海岭及洋中脊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深海盆地,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些深海盆中,至今还没有发现主地幔热柱形成的类似于夏威夷群岛那样的大洋岛,而这类洋岛在世界其他大洋盆中却很常见,

随着自然科学向大科学时代过渡,北极地质考察亦加入全球大规模地质研究计划中,如全球岩石圈断面计划等,在目前“全球变化”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研究中,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中的各国地质学家们在北极地区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基础上,逐渐将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重大地质事件对环境背景的制约作用,以及新生代古环境记录的获取与分析对比上,除了地质、海底采样或钻探、固体地球物理探测、航空航天遥感外,他们还力图运用新构造、沉积、地貌、冰芯等综合手段开展各种时间尺度地球历史环境演变的研究,北极地质学家迄今已经在北冰洋海底完成1000多个取样点,在斯瓦尔巴群岛以北进行了深海钻探,他们发现深海盆中心区海底沉积物的沉积速度是每千年0.1~1厘米,向周边地区逐渐增加到每千年3厘米,松散沉积物的厚度异于1~3.5千米之间,换算一下便可以知道这些松散沉积物是在大约10万年期间形成的,沉积物下就是更老的沉积岩和含有沉积物质的放射性硅质岩,

通过对沉积岩和沉积物的分析,可判断出北冰洋的永久性海冰是300~4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的,当时北冰洋的水温迅速下降,水面结冰,水中悬浮的物质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如此,由于海冰的出现,形成强大的洋底冷水流,因此又大大改变了北冰洋海流的运动方式,大量沉积物被海流通过弗拉姆海峡带入北大西洋,并在浮冰消融带下沉,在海底堆积成高高的沉积坝,强大的洋底冷水流还造成大量的侧压涡旋,如1975~1976年的14个月中,执行北极冰动力学联合实验计划的科学家在阿拉斯加巴罗角就直接观测到146个侧压涡旋,这些涡旋一般直径10~20公里,深度介于50~300米之间。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