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芒比赛规则-勒芒大赛赛程多长
1.世界有有哪些赛车赛事啊?详细点啊?
2.世界三大汽车赛事 是哪三大?
3.世界上主要的汽车比赛都有哪些?
4.除了F1,勒芒,MOTOGP,世界上还有哪些顶级的赛车赛事?
5.奔驰参加哪些赛事?
世界有有哪些赛车赛事啊?详细点啊?
望楼主可以纳我的答案,先谢了一八九四年,一位法国人史无前例地在市区的街道中,组织了一场有点实验性质的比赛。当时一共有十六部车辆参与盛会,其中两部还是用蒸汽引擎。赛车运动就是这样诞生了,并打下了赛车活动蓬勃发展的基础。自此,这项充满紧张刺激的运动席卷全球。十七年后出现了第一届印第安纳500系列车赛,三十八年后即一九四九年,第一届一级方程式格林披治赛和美国的 NASCAR Grand Nationals 车赛。踏入五十年代,赛车活动引进到亚洲,先是一九五四年第一届澳门格林披治,以至一九六三年日本第一次举办一级方程式大赛。
随着时代的进步,赛车活动也发展出不同种类比赛形式以及不同场地的赛事。直到今天,赛车运动巳经成为全球无数车迷关注的体育项目。
因应不同的车种和比赛形式,赛车运动发展出许多不同规则的赛事。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世界一级方程式巡回赛 (F1) 和摩托车大奖赛(MotoGP)。以下概括介绍其它赛车活动: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目前四轮车赛中水平最高的赛事。参赛的车种只配备一个座位,车身前后并加装上整流翼,使用三公升级专用引擎,有多种厂牌可供选择。车手必须持有国际超A级 (Super A)赛车执照。之前还必须经过一连串晋级的车赛。(如:方程式3000锦标赛或方程式系列的比赛)
方程式3000/二级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3000/Formula Two)-这两种赛车同样是只设有一个座位,前后也配备整流翼,外观上和一级方程式非常相像,但较小的体积,像是小一号的F1。多家厂商生产三公升/两公升级的厂队专用赛车引擎供各大赛车队选择。参赛车手必须持有国际A 级赛车执照和一连串晋级的经验。(如: 方程式锦标赛或方程式系列的比赛)
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3)-方程式赛车外观上和前两种方程式赛车非常相似,同样是只有一个座位和车身前后设有整流翼。不过,车体的全程更小,像是 "细码" 的F1。较小的车体,轮呔也相对配合使用较窄的型号,各车厂供应两公升级赛车引擎。车手必须持有国际A级赛车执照。当然一连串晋级的经验也是必要的。(如: 初级组方程式,包括四级方程式、褔特方程式、褔士方程式、雷诺方程式、亚洲方程式、丰田方程式和康巴斯方程式等)。
CART系列赛(CART Racing)- 和印地车赛匹敌的车赛,同样是在专属的椭圆形或圆形跑道上进行(道路亦然)。
印第车赛(Indy-Car)-这种盛行于北美地区的赛车,几乎就等于一级方程式大赛,连赛车也是大同小异。但比赛大多在专属的椭圆形跑道上进行,偶然也会举办道路赛
泥地赛(DIRT)-泥路冲刺式赛车盛行于美国,大部份在体育馆内举行,车种有专门设计制造的,也有改装〝客货车〞作比赛用的。
原型赛车-从一九二三年开始,每年六月在法国利曼举行的二十四小时耐力赛,是跑车赛最著名的赛事之一。
原型赛车包括所有跑车,不管是单座型或是双座型的开荙式跑车。原型赛车和方程赛车最大的不同点是,属于原型赛车的跑车明显有一个 "车体",意味着车轮并非暴露在外,而是在车壳之内。
引擎的种类非常丰富,但大都以选用2.5升的涡轮增压引擎为主。符合这个规格的车种包括保时捷911、法拉利P333等。
原型赛车的赛事只在数个地方举行,包括法国、美国和日本。
GT赛(Sports GT)- 所有量产上市的跑车,经过适当的改装后,即成为GT赛车。合符规格的车种包括麦拿伦F1 GTRs、法拉利F40s/50s、保时捷933/911、莲花、林宝坚尼等车种。
FIA举行的GT锦标赛,和包括早期珠海站在内的BPR环球耐力GT跑车赛等,都属于GT的系列。
其它GT跑车比赛,可包括 "法拉利F355太平洋邀请赛",该项赛事是由法拉利代理在亚洲各地举办的比赛。此外,一年一度分别在澳门及珠海举行的超级跑车赛,也是属于GT跑车的比赛。
超级房车赛(Super Touring)- 一系列的四门2000cc至5000cc的轿车,经过各车队或原厂的改装后,参加各种国际性的锦标赛。最著名的房车赛可说是英国房车锦标赛(British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德国房车锦标赛(German Touring Car Master),原因是大量厂队赛车的参与,使得赛事别具意义。类似的比赛普遍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澳洲和比较上规模小的美国举行。
在澳门所举行的超级房车赛(2000cc车种的赛事),属于亚洲地区的赛事,东南亚房车赛也在澳门进行其中一站。参赛车手来自亚洲各地,其中最多的参赛队伍是来自香港。
其它房车赛(Other Touring Cars)-基于种种商业或其它原因,房车赛也可分为很多不同种类的赛事。例如有些赛事是厂家为推广品牌而举办的单一牌子赛事,也有私人推广单位自办的赛事等等。 在各式各样的房车赛或锦标赛方面,都有举办单位订下的规例,包括参赛规则、机械上的改装规例、参赛者必须承诺及遵守的商业赞助商提出的规例等 (例如: 在赛事完成后必须于15分钟内到达记者招待会场地等)。
房车赛可说是一般车迷及业余车手比较喜欢及易于参与的赛事,在亚洲也非常普及。
美式房车赛(NASCAR)-NASCAR全名可译为 "全国汽车协会街车赛"。所谓街车,也就是参赛车辆只可作有限度的改装,例如车身不可改变,引擎改装方面亦有限制,以减低车队/车手的参赛成本,尽量使参赛者实力接近,增加公平及竞争可观性。话虽如此,实际情况往往不会那么理想,经费充足的车队还是会占优势。
世界越野(拉力)锦标赛(WRC)-越野房车赛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赛事。有世界锦标赛级的赛事,亦有在不同国家/地区举办的赛事,亚洲方面也有属于亚洲的锦标赛,中国也为其中一站。
短途冲刺赛(Drag Racing)-比较流行于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也有举办,但不及美洲流行。参赛车手每次两位,在同一起点各占一方向前冲刺,以0-0.25里为终点的速度竞赛,(有点像年轻人在红绿灯前竞争起步的情景)。参赛车辆有用单座型的,也有外表是房车但内部巳经过大规模改装的车辆,甚至是2轮的都有。
小型赛车/国内称为卡丁车(KART)-英文普称GO KART,小型赛车起源于美国,最初是用剪草机改装而成。首部小型赛车机器称为KOMAT。
小型赛车,港称KART仔,可分开很多级别,有30CC、40CC、80CC、100CC、125CC、250 CC多种不同性能的引擎可选择。在一般供游客驾驶的场馆里用的大部份是80CC 的剪草机引擎小型赛车。
对于真正投入比赛的小型赛车,也可分为100CC有离合器、100CC 不设离合器、125CC 有变速箱、250CC 有变速箱等级别。
在赛车界来说,大家都认为如果您的志向是要成为方程式赛车的职业车手,甚至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级方程式车手,小型赛车可说是必经之路。原因是小型赛车在各方面都与方程式很相似,转向盘与路面的接触是一对一之比,使车手在驾驶时必须作非常快捷的反应等。
小型赛车因体积小,离地面只有数公分,没有防震设施,人车合一只有一百多公斤,在速度感及反应方面对车手要求非常高,在体能方面更加利害,是锻炼驾驶的最佳方法。成本方面,也较大型赛车低。以100CC设有离合器的一般的小型赛车来说,一年的消费连全新购入车辆计算约一万美元左右。在赛车运动来说,巳是非常非常的低。
格林披治摩托车-顾名思义,格林披治摩托车所指的摩托车是指专门用于比赛用的车,也就是等于车是特种生产的摩托车。
所谓特种,就是平常在街上见不到的,或不可以驾驶的赛车,属于此类的摩托车大部份都是厂家特别设计、生产作比赛用。车架、缘挂系统、引擎、刹车系统都与一般街上行驶的摩托车有所不同。格林披治摩托车在行内都称为 G.P. Bike,按照国际赛例有各种不同的级别,如125cc、250cc及500cc等。
超级摩托车(Superbike)-其实所谓超级,只不过是一个定名,属于此级别的赛车多为750cc或以上的定量生产改装摩托车。
参与超级摩托车比赛的摩托车,也因为赛例规定,只可作改良性的改装,但不可像G.P. Bike那样自行设计制造参赛。
由于必须是定量生产的摩托车,市面上也非常普遍,喜欢摩托车的人士用作上下班、消谴及周末参加式比赛亦大有人在。
厂家为了增加销售也非常积极参与各式各样的赛事,其中取其规模来说,应当是超级摩托车世界锦标赛。每年在世界各国举行13或14回合的赛事,吸引数十亿观众收看电视的转播。
定量生产摩托车(Production Bike)-所谓定量生产,当然代表每一型号的数量必须达到国际摩协的规定,该款车便可取得参赛认可。而赛事级别方面,则可分 80cc、125cc、250cc、600cc、750cc 或以上的各式各样比赛。
举办 Production Bike 的赛事,其中主要原因是希望车队/车手参赛的年度经费可维持于最低或可负担程度,否则越赛越贵,到某一天车队/车手都没有能力再负担时,赛事便会消失。
由于该系列赛事成本较低,是新进车手较容易参与的赛事。
迷你摩托车(Mini Bike)-普称为"口袋车"(Pocket Bike),也即表示车身体积很少,主要是给年纪较小的小朋友比赛用的摩托车,引擎容量从50cc起。
Mini Bike在日本非常流行,著名的日本世界冠军车手"青木"兄弟便是从小由父亲引导驾驶迷你摩托车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从小培训,争取经验反应,结果成功成为大型摩托车的职业世界冠军车手。
而迷你摩托车方面也有分公路赛用及越野赛用.
三轮(边车)摩托车(Sidecar)-二次世界大战常见的军用摩托车,与普通摩托车唯一不同的是主车体旁多了一个乘客箱,在国内也常见该类型的摩托车,但已属于收藏品。话虽如此,国际上也有很多国家举行三轮边车的比赛,也有世界杯的巡回赛车,三轮边车也有公路赛与越野赛之分。图中所见的是公路赛用的边车。
另类越野赛(Adventures)-著名的非洲Safari拉力赛,巴黎至达喀尔(Dakar),以前的港京拉力赛,都可被列入该系列。越野赛与公路赛的分别在于前者是按路段计时方式比赛,即从起点开始计时,在普通路段按正常交通规定时速驾驶,至一及多个"特殊路段"时按时报到,再在特殊路段作极速比赛。
例:起点A到B点40公里,以或按不超越交通规则的每小时50公里行驶,车手应于1小时内或或低于1小时到达 (途中车手可停下休息,喝杯咖啡等!),但必须在踏正1小时报到。到达B点报到后,按排名安排参与B点到C点的一段比赛,而B点到C点是不限速的,也即在B点到C点用最少时间的便在总时间方面会占优势。
多个B点到C点的路段比赛后,到终点时总时间最少的便是最后的冠军。所以大家在电视看到的高速镜头,都是车手在特殊路段(即B点到C点)内拚命赶路争取时间的情况。比赛实际上也就是在B点到C点的路段上进行。
越野摩托车(Motocross / Supercross)-与其它越野赛不同的地方,是越野摩托车不用特殊路段,而比赛也是在固定埸地或埸馆(体育馆)内进行。
越野摩托车也分世界锦标赛,全国锦标赛,地区性比赛等。有户外式的,也有体育馆式的比赛。
世界三大汽车赛事 是哪三大?
顶极赛事--F1
汽车比赛当属F1方程式赛车的影响力最大。
F1是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ormula-1)的简称,是汽车场地赛项目中最高级别的比赛,也是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运动项目之一。50年来吸引了数百万观众到场观战,电视观众近500亿人次。全世界的车手也几乎都以拼杀F1赛场为终极目标。
几个最显示出这个赛事的顶级水平。比赛所用的车辆是世界顶级的技术结晶;参赛的车手和技术都是世界赛车界的精英;世界顶级的“金钱大赛”,一条F1赛道总投资高达2、3亿美元。每年十几个站比赛耗资达10亿美元。著名车手的年薪则超过千万美元。一辆F1赛车的发动机造价在12-30万美元,一条固特异轮胎约600美元,资格赛用的汽油每升240美元……高额的投入,同样提升着广告的价位,世界音响巨头健伍在著名车手的车身上印刷4个10X12cm的商标就要掏400万美元。F-1在现今赛车领域所代表的地位就有如“奥运”或是“世界杯足球赛”。
排行第二的拉力赛--WRC
名气仅次于F1赛事的当属WRC。WRC是“世界越野拉力锦标赛”的英文缩写。由FIA(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批准的世界越野拉力锦标赛,仅次于F1赛车的世界顶级赛车运动,参加WRC的赛车都是以制作精良的顶级世界越野拉力赛车(WorldRallyCar)为主,参加WRC比赛中等级最高的组别。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私人车队会同时参赛,通常每一站的参赛车辆约70至100辆,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次通过电视转播或其他媒体观赏这项世界顶级的汽车越野拉力赛事。同时,WRC还以它“不要门票的比赛”或者叫“家门口的比赛”而闻名,因为WRC的赛道多是利用乡村、野外的砂石、沙漠或者柏油路面设计组成,比赛时赛车会在村庄中穿行,而观众就站在赛道两侧的安全区域观战,可以说是“零距离”的体验赛车飞驰的刺激。 WRC可以说是所有赛车项目中最苛刻的一种,因为所有参赛车辆都是以量产车为基础研发制作而成。目前FIA规定的WRC每年有14站比赛,比赛时间是从每年的1月到11月。 另外同属越野拉力赛的还有欧洲拉力锦标赛(11站)、亚洲拉力锦标赛(6站)、非洲拉力锦标赛(5站)、中东拉力锦标赛(6站)等众多大型赛事。
魔鬼般的赛事--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
以非洲沙漠为舞台的(巴黎-达喀尔)作为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为全世界所知晓。
每年1月1日以法国为赛程起点的这项拉力赛,为世界上18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杂志广泛报道,受到全球五亿人以上的热切关注。(巴黎-达喀尔)的正式法语名称为(LeDakar)每年的赛会都以赞助商或地区名称冠名。
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被誉为世界上最艰险的赛程。所有参赛车辆由法国出发,用2-3个星期穿越非洲大地,全程约1万公里。至今赛程的全程跑完率只有38%,更有“跑完全赛程者均为胜利者”一说,可见赛事的艰辛程度。
以严酷的大自然为对手,驱使人类自身的全部智力、体力和精神力进行挑战的“世界上最艰巨的充满冒险精神的汽车赛程”,它,就是巴黎-达喀尔。
可喜的是在刚刚结束的上一届巴黎-达喀尔拉力锦标赛中,中国车手卢宁军和罗丁分别驾驶帕拉丁赛车和三菱赛车完成了比赛,创造了中国人在国际赛车场上的第一次。
巴黎-达喀尔的另一个较大的特征就是:与WRC(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不同,无论专业选手还是业余赛车爱好者都可自由参赛,共同竞技。
正如(巴黎-达喀尔)创始人泽利萨宾(ThierrySabine)所说?巴黎-达喀尔是一个对于专业选手充满吸引力的专为业余爱好者的拉力赛。并且任何车种都可参加巴黎-达喀尔拉力赛,无论是轿车,赛车,卡丁车还是卡车……,任何种类的汽车都可参赛。
不管是从车行购入的现车还是自己装配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车,都来之不拒。各式参赛车辆浑然一体、共同拼杀的参赛情景,仅巴黎-达喀尔才能展现。
最煎熬的汽车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
每年6月举行的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单项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法文为24URESDUMANS)。它是在位于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镇勒芒(香港称为利曼)举行的重大赛事,1923年举行,至2001年已经举办了69届(1936年,1940年-1948年末举行)。赛道是将当地的高速公路和街区公路封闭成一个环行路线,单圈长13.5公里,沥青和水泥路面。比赛一般从第一天的下午四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的下午四点,历时24小时。
每部赛车由3名赛手分别驾驶(1980年中期以前为2名赛手),及用换人不换车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换胎和维修时间都包括在24小时以内。最后,行驶里程最多的赛车获胜,一般一昼夜下来,成绩最好的赛车行驶的里程将近5000公里。
由于勒芒耐力赛是全球各种耐力赛时间最长的比赛,而且选手驾车在同一环行赛道上要不停地转上350多圈,比赛显得单调、乏味。不论车手、维修还是观众,在下半夜的时候都会变得疲惫不堪。因此这场比赛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赛事。大多数观众是带着宿营车或帐篷前来观战的,赛场旁的30个大型停车场每次比赛都停满了10万部汽车。赛场周围还有设施齐备的餐饮、和休闲场所,以及销售仿制的各大车队服装、帽子的铺位,让车迷们在这里如同过节一样。观众可以在餐厅里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一边观看窗外时速达到300多公里的赛车飞驰而过,这也是堪称赛车界里独一无二的情景。
同样性质的比赛还有日本铃鹿(Suzuka)8小时耐久赛。
另外在国外比较有热度的比赛还有直线加速赛(DragRacing),这种比赛是源自美国的富家子弟。早期是因为这些花花公子玩腻了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需要寻找新的刺激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目光便转向了当时还属奢侈品的汽车。
直线加速比赛按不同车型及发动机工作容积分为12-14个级别,在两条并列长1500米、各宽15米的直线柏油跑道上进行,实际比赛距离为400米,所以国际上也惯称“零四”加速赛。
转自搜狐
世界上主要的汽车比赛都有哪些?
1、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
F1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费用最昂贵、技术最高的比赛,也是方程式汽车赛中最高级别的比赛。世界上首次举行赛车场上的赛车是1900年在法国的默伦。现代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于1950年在英国银石赛车场开始的,现在每年举行18场比赛,2004年中国上海参加了由国际汽车联合会安排比赛。
2、拉力赛(Rally)
拉力赛亦称“多日赛”,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砾路或柏油路上进行,路程可在一个国家内,也可跨越数个国家,是一个既能检验车辆性能和质量又能考验驾驶技术的长途比赛。
该比赛在规定的日期内分若干阶段进行,每阶段内比赛中均设置有数个由行驶路段连接的测试速度的赛段,每个赛段的长度不超过30公里。而比赛对行驶路段的行驶时间有严格限制,车组必须按规定时间依次到每个时间控制点报到,迟到或早到都会受到处罚。
3、越野赛(Rallycross)
越野赛是在一个国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举行的允许对该国进行考察的汽车比赛。除国际汽车联合会特别批准外,越野赛的赛程不得超过15天,比赛必须在白天进行。
该比赛中每阶段的行驶距离自定,但每个赛段的最大长度,越野赛规定不超过350公里,马拉松越野赛规定不超过800公里。必须使用在国际汽车联合会注册的全轮驱动汽车参赛。
4、直线竞速赛(DragRacing)
直线竞速赛按不同车型及发动机排量分为12~14个级别,在两条长为1500米、宽为15米的并列直线柏油跑道上进行,实际比赛距离为1/4英里或1/8英里。比赛时每2辆车为1组,实行淘汰制,分多轮进行,直至决出冠军。
比赛用车是经过特别设计制造的活塞式或喷气式汽车,以汽油、甲醇或煤油为燃料,重500~1000公斤。其中“高级酒精发烧友(TAFC)”级的赛车时速可达382公里,“三角架高级燃料车(TFD)”级的赛车时速可达460公里。
5、耐久赛(GrandTouringCar)
耐久赛亦称“GT赛”,是长时间耐久性汽车比赛。比赛车辆分旅行车和运动原型车两类,并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容积分为若干级别。比赛中每车可设2-3名驾驶员,轮流驾驶。
每年国际汽车耐力系列赛分为11站,在世界各地举行。比赛一般进行8-12小时,以完成圈数的多少评定成绩。较著名的比赛有:法国勒芒(LeMans)24小时耐久赛、日本铃鹿8小时耐久赛。
6、印地车赛(IndyCar)
该比赛起源于美国,原为美国汽车协会主办的锦标赛。18年,18支印地车队联合成立了“印地锦标赛赛车队有限公司”,建立了赛事管理机构举办系列车赛,并制订了独特的比赛规则。19年,印地车赛第一次举办,成为不受国际汽车联合会管辖的汽车比赛。
比赛用车的整体结构类似一级方程式的四轮外露式单座位纯跑道赛车,但搭载8汽缸、排量为2.6~3.4L、输出功率为700~850马力、以甲醇为燃料的涡轮增压式发动机.根据不同的比赛场地,该比赛的距离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7、卡丁车赛(Karting)
卡丁车赛分为:方程式卡丁车、国际A、B、C、E级和普及级六类,共12个级别。使用轻钢管结构,操纵简单,无车体外壳,装配100CC、125CC或250CC汽油发动机的4轮单座位微型赛车,重心低,在曲折的环型路线上行驶,比赛速度感强。
卡丁车是世界方程式赛车的最初级形式,始于1940年。由于许多著名的一级方程式赛手都是从卡丁车起步的,因此卡丁车被视为F1的摇篮。
8、创纪录赛(Land-SpeedRecord)
创纪录赛是在某个场地或路段以单车出发创造最高行驶速度记录的汽车活动。按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容积分A-J共10个级别。
现今以轮胎驱动的汽车的最高速度记录是1965年11月由赛默兄弟创造的,时速达660公里/小时;以喷气式发动机为动力驱动的汽车最高速度记录是1983年由英国人理查德·诺贝尔(RichardNoble)驾驶他自己设计的ThrustII车在美国内华达州西北的盐湖上创造的,时速达1019.89公里/小时。
除了F1,勒芒,MOTOGP,世界上还有哪些顶级的赛车赛事?
一、FIA-GT简介
FIA GT世界锦标赛是国际汽联所管辖最顶级的赛事之一,更是全球超级跑车制造厂商们的兵家必争之地,开办几年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广大赛车爱好者的关注。法拉利、沙林、里斯特、克莱斯勒、马莎拉蒂、林宝坚尼、保时捷,来自名门贵族拥有优良血统与高科技的九家超级跑车制造厂,所精心打造的超级兵器都是FIA GT世界锦标赛的座上嘉宾。再加上七十几位来自世界各国驾驶技术一流的赛车手,在十一个国家各具有不同挑战性的国际赛道上,以最快速度全力完成比赛。
GT赛车是美感和动力的完美结合体,许多超级跑车制造厂都在GT比赛中建立起它们的名声,并让旗下的产品成为世界各国车迷们梦寐以求的超级跑车。在FIA GT的赛例中规定GT赛车必须由可在一般道路上行驶的跑车专业改装,并以引擎输出马力的大小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平均有600匹马力的Grand Touring组和400至470匹马力的Series Grand Touring组(N-GT)。
根据FIA规定,参加GT赛事的车队全都是私人车队,并且不能接受车厂的直接经济援助,跑车制造厂只能出售车辆和配件以及提供技术和物流上的援助,同时车厂不能只向某一个车队售卖跑车。每个型号的赛车在每年第一场赛事中至少要有6辆参赛,不过经由专业改装车厂改装并且已经在FIA登记的符合规定的赛车可不受此限制,参加整个赛季的赛车最多只能有36辆,每场赛事都允许两名当地车手参加(举办赛事的国家)。无论任何原因,参赛的车辆都必须参加赛季中每场赛事,如果在其中任何一场缺席的话,那么在该赛季接下来几场赛事都不准许参赛,这样的规定可保证赛事的参赛者数量以及比赛的竞争性。
每场比赛的赛程以500公里或3小时为限,比赛车辆用动态起跑方式。参赛车必须以量产车为基础经过专业改装制造而成,每一辆赛车至少由两名或最多三名车手连手参赛,每位车手最多只能持续驾驶赛程总距离之55%。赛事途中参赛车手与赛车必须几次经历进入维修站,与车队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共同来完成、加油、换胎、换手的工作,也唯有紧密的团队合作才有机会击败强劲的竞争对手,在每一站赛事中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而在2007赛季,比赛的时间方面会有所改变。除了斯帕24小时大赛以外,整个比赛的时间缩短为两天,而且比赛的长度也减少为两小时,同时规定每一辆赛车必须在比赛中两次进站。比赛时间的改变将会大大减低参赛的费用。
为使比赛更加精彩,赛事组委会不断修订并完善新的比赛规则,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刺激性。按照比赛规定,每一轮比赛获胜的赛车都将在下一轮比赛中负载相应的附加车载重量,第一名加重25 kg、第二名加重20 kg、第三名加重15 kg、第四名加重10 kg、第五名加重5 kg,并以累积100公斤为上限,所加的额外配重在下一次完赛,并且成绩在第六名之外方可减重,第七名减重5kg、第八名减重10kg、第九名减重15kg、第十名减重20kg、第十一名及以后减重25kg,每次减重以25公斤为限。这一规定对于排名暂时落后的赛车非常有利。
二、赛事简介
(1)、赛车
阿斯顿—马丁、雪佛兰、法拉利、林宝坚尼、马莎拉蒂、保时捷、塞琳,全部都是汽车业界中最的名字。赛车由私人的专业车队负责运作。由道路上使用的超级跑车改装而成的赛车,马力分别达到400或650匹,它们被分成两组:马力最大的GT1和比较接近生产型号的GT2。此外,国家级超级跑车锦标赛(第2组)和单一制造商锦标赛(GT3)也可以非锦标赛争夺者形式参加比赛。这些车辆包括摩士拿(Mosler)MT900、莲花Exige 300RR和吉列维迪高(Gillet Vertigo)。
(2)、车手
各式各样的车手都有份参加比赛—前一级方程式或3000方程式明星车手、耐力赛及超级跑车赛专门车手、年青和正在成长中的车手和有才能的君子车手。二或三位车手会共享一辆赛车。在24小时比赛中,更可以有多达四位车手。
(3)、比赛形式
- 自由练习:两个各90分钟的时段
- 排位赛:一个20分钟的时段决定起步位置
- 热身:在比赛日早上一个15分钟的时段
- 比赛:以500公里或者3小时为上限。除了巴西的Mil Milhas一千英里大赛和比利时的斯柏24小时大赛。
除了斯柏24小时大赛(星期六)和迪拜(星期五)之外,比赛将在星期日举行。每场比赛的前三名赛车都会被累积地增加重量。
(4)、FIA-GT的特殊规例介绍
1. 除了某些特定情况,组成锦标赛的每场赛事的赛程都控制在500公里和3小时以内,比利时-斯帕站比赛控制在24小时以内(不计暖胎圈)。
2. 车队的积分是计算每场赛事中该车队内得分最高的两辆赛车的得分,实行10-8-6-5-4-3-2-1的记分制度。
3. 任何车手在每场赛事中只要跑了20%以上的赛程,都可获得分数。每场500公里赛事中只允许2至3名车手驾驶同一辆车,每名车手至多只可以驾驶55%的赛程,在24小时赛事中最多允许4名车手,每名车手每次驾驶不可超过3小时,总驾驶时间不可超过12小时,其中休息时间不允许少于1小时。任何车手不允许换车。
4. 按前一站赛事中车手的组别排名,下一站赛事全程该车手的赛车要在前一站的车重的基础上加重或减重。列表如下:
上一站比赛的组别排名
GT组 N-GT组
第1名 + 40 kg + 20 kg
第2名 + 30 kg + 15 kg
第3名 + 20 kg + 10 kg
第4名 - 20 kg - 10 kg
第5名 - 30 kg - 15 kg
第6名 - 40 kg - 20 kg
第7名或以后 - 40 kg - 20 kg
三、FIA-GT十年
19
国际汽联超级跑车锦标赛诞生。GT1有奔驰、宝马—迈凯轮、保时捷、柏路斯(Panoz)、莲花等等赛车;GT2有保时捷、马可斯和佳士拿毒蛇赛车。比赛在欧洲、日本及美国举行。史耐德(德国)和AMG奔驰车队胜出了GT1组别。贝尔(英国)和奥尼卡毒蛇车队(Viper Team Oreca)以一辆佳士拿毒蛇赛车胜出了GT2组别。
1998
GT1组是奔驰大战保时捷。GT2组是保时捷大战佳士拿毒蛇。比赛再次在欧洲、日本及美国举行。索塔(巴西)和洛维治(德国)为AMG奔驰夺得了GT1组别冠军。巴列达(摩纳哥)和拉米(葡萄牙)为奥尼卡佳士拿毒蛇车队出赛,以一辆佳士拿毒蛇GTS-R夺得GT2全年总冠军。
1999
GT2组别改名为GT。比赛第一次在珠海举办。另外也有在美国Homestead和Watkins Glen举行比赛。佳士拿毒蛇大战保时捷、李斯达和马可斯赛车。巴列达(摩纳哥)和温灵格(奥地利) 为奥尼卡佳士拿毒蛇车队出赛,以一辆佳士拿毒蛇GTS-R夺得GT组别全年总冠军。
2000
N-GT组别加入了超级跑车锦标赛。法拉利550首次在锦标赛中亮相。李斯达大战佳士拿毒蛇是GT组别中的最大看点。保时捷则垄断了N-GT组。巴利(英国)和金宝—禾达(英国)为李斯达暴风车队驾驶李斯达暴风赛车夺得总冠军。布库特(法国)为拉伯车队驾驶一辆保时捷996 GT3-R胜出了新创办的N-GT总冠军锦标。
2001
欧洲体育台超级赛车周末系列赛正式诞生。国际汽联超级跑车锦标赛跟国际汽联欧洲房车锦标赛同场比赛。斯柏24小时大赛成为了超级跑车锦标赛其中一站。布库特(法国)和贝洛(法国),以一辆佳士拿毒蛇GTS-R赛车为拉伯车队胜出了GT组别锦标。车队也在斯柏夺标。泰利安(法国)和彼斯卡图利(意大利)经过了一整年的激战之后,以一辆法拉利360赛车为JMB车队胜出了N-GT组别冠军。
2002
改名为LG超级赛车周末系列赛。GT组别中,法拉利550、李斯达暴风和佳士拿毒蛇展开了连场激战。不过拉伯车队的布库特(法国)得到了最后胜利,驾驶其佳士拿毒蛇GTS-R第三度成为总冠军。费新格车队的柯迪利(法国),驾驶其保时捷996 GT3-RS,也在N-GT组别也取得冠军。费新格车队和拉伯车队在斯柏24小时大赛中也分别胜出了他们的组别。
2003
赛季展开,BMS意大利车队的波比(意大利)和比亚治(意大利),驾驶一辆法拉利550,便破纪录地连胜5场比赛。他们顺利取得了总冠军,BMS也获得了车队冠军荣誉。在N-GT组别中,柯迪利(法国)和利耶波(德国)得到了总冠军,两者共享着一辆保时捷996 GT3-RS。塞琳S7加入了锦标赛。法拉利575也首次在锦标赛中亮相,首次出场便在葡萄牙为JMB车队夺得冠军。
2004
林宝坚尼Murcielago及马莎拉蒂MC12加入了锦标赛,而日产的350Z也首次在N-GT组别中露面。锦标赛中的制造商总数达到了七间之多。BMS意大利车队的表现继续是光芒四射,哥林(意大利)和卡彼拿利(意大利)驾驶法拉利550获得了总冠军。维他风车队为塞琳夺得了首次胜利,之后再在两场比赛中夺标。JMB车队为法拉利575夺得英国站冠军。锦标赛再次远征海外,成功地在珠海及迪拜举行赛事。马逊(德国)和卢尔(德国)在最后一站夺得了N-GT组别全年总冠军。费新格尤高斯车队胜出了车队荣衔。在胜出了斯柏24小时大赛之后,拜拿(瑞士)成为了第一位胜出主要的24小时大赛的女车手。
2005
雪佛兰科尔维特C5和阿斯顿—马丁DBR9加入了锦标赛,世爵和摩士拿分别在GT2和第2组中亮相。马莎拉蒂MC12胜出了四场比赛、法拉利550夺得了三次冠军、雪佛兰科尔维特C5和阿斯顿—马丁DBR9各胜两场,在最后一站总共有七位车手有希望成为总冠军,是锦标赛多年来最精彩的一年。拉伯车队的加度尔(瑞士)夺得锦标,而维他风车队获得了车队冠军。在GT2,英国车队格拉柏M完全垄断了局面,胜出了全部11场比赛。他们的两位年青车手利耶波(德国)和洛肯费勒(德国)夺取了车手锦标。维他风的三位车手巴杜斯(德国)、史艾德和范迪保利(比利时)协助马莎拉蒂在斯柏胜出比赛和初次主办的制造商奖杯。保时捷在GT2也获得了相同的荣誉。
2006——10周年!
已经10年了。光阴似箭!2006年是国际汽联超级跑车锦标赛的第十年,而第六站在法国迪逊的比赛将是锦标赛第100场比赛。这是值得庆祝的时刻!锦标赛已经目睹了很多改变,由旧的GT1组别到现在的马莎拉蒂、阿斯顿—马丁、科尔维特、法拉利、林宝坚尼和塞琳之间的激战。有一样东西是没有变的,那就是车队和车手对锦标赛的支持。许多有份参加19年史上第一场比赛的车手,也有参加在迪逊举行的第100场比赛。布库特、哥拉德、海泽曼斯、拉米、彼得、彼斯卡图利、列特…等等。
四、2004 FIA-GT中国珠海站
(1)、时间
2004年11月12-14日
(2)、观众人数
超过20000人次
(3)、媒体报道
比赛由珠海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和中国旅游台现场直播,覆盖全中国百份之六十八的人口。
(4)、GT创下珠海赛道新记录
国际汽联GT锦标赛中国珠海站的练习赛当中,马莎拉蒂车队的MC12 GT赛车不负众望,以打破珠海赛道单圈纪录的时间,做出了最快单圈时间:1分31点909秒。
已经胜出全年总冠军,BMS车队的法拉利550赛车也无法击败马莎拉蒂的MC12,只能屈居第二快。
N-GT组别中,中国香港车手关兆昌及马依思的最快时间只做到1分37秒,比同组最快的1分35秒只慢了两秒。
另外一支香港车队,由马清扬、蔡冠明及陈启耀所驾驶的蓝博基尼Murcielago R-GT,只可以做到1分38秒,比两位驾驶同样赛车的队友慢了5秒之多。
(5)、赛果
马莎拉蒂赛车包办了2004国际汽联GT锦标赛中国站的冠亚军。这场瞩目的大战在全长4.3公里的珠海国际赛车场举行,是2004年度赛季的压轴大战。AF Corse车队旗下的前芬兰一级方程式车手萨罗(Mika Salo)和意大利籍好手贝尔托里尼(Andrea Bertolini)在这场三小时的比赛仅以1.671秒之微击败两名队友,同队的战车由英国车手何博特(Johnny Herbert)和德西蒙尼(Frabrizio de Simone)负责驾驶。
在竞争剧烈的N-GT组比赛,驾驶G.P.C Giesse Squadra Corse车队法拉利360战车的帕斯卡托利(Christian Pescatori)和美露(Jamie Melo)合力夺得冠军。获得亚军的是Freisinger Motorsport的马臣(Sascha Maassen)和卢亚(Lucus Luhr),参赛车是保时捷996 GT3-RS。虽然这对组合在本站比赛只屈居第二,但是已足以让他们登上N-GT组的总冠军宝座。
来自英国的马依思(Matthew Marsh)和香港名将关兆昌,他们合作驾驶G.P.C. Giesse Squadra Corse车队的第二辆法拉利战车参赛。这对组合起步顺利,在第一次入站前守在N-GT组的第四位。可是,由于战车的点火器发生故障,导致赛车滞留在维修站,二人亦损失了宝贵的时间。当他们第二次入站的时候,同一问题再次发生,他们合共损失了10分钟。最后他们获得N-GT组的第四名,遗憾地错失了在这项享负盛名的国际大赛登上颁奖台的机会。
(6)、支援赛事
珠海房车锦标赛:由驾驶本田DC2的冯文伟获得冠军,同样驾驶本田DC2的苏华龙得亚军,上届亚洲房车赛总冠军得主岑基堂则获得第三名。
超级跑车挑战赛:第六回合赛事,丘永材在比赛中光芒四射。驾驶三菱EV8 MR参赛的丘永材虽然排在最后位置起跑,但是他凭借杰出的技术从后赶上,最后获得第三名。同样以三菱战车作赛的李兆华则成为了赛事的冠军,他以18.887秒大胜驾驶保时捷993 Turbo的蔡冠明。香港汽车会莲花车挑战赛:由覃光昊获得冠军,他以一辆莲花Elise S2参赛。驾驶Westfield Megabusa的Hugues Ripert成为亚军得主,第三名则落在驾驶Lotus Elise MS的陈伟萱手上。
迷你车赛:香港老将潘炳烈获得亚军。潘炳烈在这场10圈比赛的前9圈一直领先,可是在最后阶段却因为战车的推杆发生故障而导致车速减慢,而且更遭张国良越过。江校明获得赛事的季军,同时亦成为D组赛事的冠军。.
(7)、世界**大赛助阵
世界大赛(Model of the world)是英国世界旅游**组织(The Miss Tourism World Organization)的国际性大赛之一,是最专业和最权威的世界级赛事,成为最值得关注的落地在中国的世界专业赛事。
11月10日-14日,参加世界大赛总决赛的60佳丽云集珠海国际赛车场,成为2004 FIA GT世界锦标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0日,佳丽们先参加由赛事主办方特意为她们主办的欢迎酒会。14日,在2004 FIA GT世界锦标赛中国站的开幕式上,佳丽们成为现场贵宾和车手的撑伞女郎和开幕式的剪彩女郎;之后佳丽们一齐出现在赛道上,和观众们玩起互动的小节目,将现场的气氛带入一个高潮。
五、2005 FIA-GT中国珠海站
(1)、时间
2005年10月22-23日
(2)、赛车焦点
世爵——世界跑车锦标赛的首辆开蓬跑车
首次来到珠海的世爵C8 (Spyker) Double 12R赛车生产于2002年,最独特之处是它乃是一辆开蓬跑车,也将会是今次比赛中唯一的开蓬车。赛车的马力高达480匹,而车重只有1050公斤,基本性能应该跟保时捷911 GT3 RSR很接近。
世爵赛车在05年度已经参加了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勒芒(Le Mans)24小时大赛、在美国Sebring举行的Sebring 12小时耐力赛及德国纽伯格灵(Nurburgring)举行的「勒芒耐力系列赛」。在纽伯格灵1000公里大赛中,世爵车队由Danny Crevels及Jeroen Bleekemolen驾驶的世爵C8 Double 12R赛车获得了亚军。
莲花——让马来西亚国旗在珠赛场飞扬
参加珠海站赛事的还有这款全球独一无二,马力高达400匹的莲花Exige 300RR GT跑车。今次是莲花赛车自1998年以来首次正式参加GT赛事。
05年度莲花Exige 300RR GT赛车曾经先后参加在马来西亚雪邦赛车场举行的日本超级GT赛及国庆12小时耐力赛。并在国庆12小时耐力赛中勇夺全场总冠军。
(3)、05 GT刷新珠海赛道纪录
2005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FIA-GT)中国站的排位赛,俄罗斯时代车队凭借其法国车手布库特和阿斯顿·马丁DBR9赛车的出色发挥,力挫两辆法拉利赛车,以1分30.661秒的单圈最快成绩,夺得05年度GT中国站正式比赛的首发位置,同时也刷新了珠海赛道的单圈最快纪录。
(4)、赛果
在珠海国际赛车场展开的这场竞争是2005年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第九站比赛根据竞赛规则,参赛车手要轮流驾驶赛车绕珠海赛道117圈完成总长503.1公里的赛程,但比赛“关门时间”为3小时。
驾驶GLPK车队6号科尔维特C5-R赛车的3位车手龙津、库彭、菏泽曼斯23日在珠海发挥稳定,以3小时0分21秒567的总时间完成110圈比赛,夺得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FIA-GT)中国站赛事冠军。拉博竞技车队的11号法拉利550赛车以总时间7秒160之差完成110圈夺得亚军。季军为维他风竞技车队9号马莎拉蒂MC12赛车,由德国车手迈·巴特尔斯和蒂·斯卡伊德尔驾驶,成绩为总时间3小时1分41秒156完成110圈比赛。
GT2组别前3名均为保时捷996赛车,其中赢得冠军的66号赛车由格拉帕M车队的德国车手马·利耶波和迈·洛肯费勒驾驶(总时间3小时1分57秒240完成107圈),其队友、法国车手艾·克拉德和英国车手蒂·苏格登驾驶的88号赛车获得亚军(总时间3小时0分41秒260完成106圈),季军为EBIMOTORS车队意大利车手鲁·莫西亚和克·帕苏蒂驾驶的74号赛车(总时间3小时1分36秒987完成104圈)。
(5)、支援赛事
亚洲房车锦标赛、超级跑车挑战赛、明星挑战赛、泛珠三角房车赛、莲花跑车挑战赛。
格兰披治一级方程式(Grand Prix Formula One 简称:F1)大奖赛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费用最昂贵、技术最高的比赛,它是赛车运动中等级最高的一种。
所谓“方程式”赛车是按照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SA)规定标准制造的赛车。这些标准对“方程式”赛车的车长、车宽、车重、发动机的功率、排量、是否用增压器以及轮胎的尺寸等技术参数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F1大赛的统筹工作,均由FISA安排。他们负责制订车赛的规则,拟定比赛时间表和选择赛车的场地等。
FISA要求F1赛车用排量为3L、12缸以下、不加增压器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F1赛车的底盘用碳化纤维为制造,重量很轻,很坚固。车赛的底盘很低,最小离地间隙仅有50-70毫米。与普通的汽车相比,F1赛车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它的车身细而长,车身高度很低,宽大的车轮极为显眼,而且是完全暴露的,即所谓“开式车轮”。
每辆F1赛车都是世界著名汽车厂家的精心杰作。一辆这种赛车的价值超过七百万美元,甚至不亚于一架小型飞机的价值。F1汽车大赛,不仅是赛车手勇气、驾驶技术和智慧的竞争,在其背后还进行着各大汽车公司之间科学技术的竞争。福特汽车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车大赛比作“高科技奥运会”。在汽车大赛中推出的新型赛车,从设计到制造都凝聚着众多研制者的心血,并代表着一家公司乃至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最新水平。汽车大赛还是各国科技人才素质的较量。据悉,德国约有2000多名专业人才直接从事赛车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美国约有1万人;而日本则最多,估计近2万人左右。
所有参加F1大赛的车手,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世界车坛的精英。每一位车手在跻身F1大赛前,都必须经过多个级次的选拔,例如小型车赛、方程式(F3)车赛等等,堪称过五关、斩六将,而要成为世界冠军,更非易事。他必须身经百战,集赛车技术、天赋及斗志于一身。
根据FISA的有关规定,每年,全世界能有资格驾驶世界F1赛车的车手不超过100名。所有驾驶F1赛车的选手,都必须持有FISA签发的“超级驾驶执照”;每年只有少数的优秀车手有资格参加决赛。
F1大赛每年都要选择地理条件迥然不同的16个赛场。他们有的现在高原上,那里空气稀薄,用以考验车手的身体素质非;有的则是街道串成的赛道,那里路面相对狭窄曲折,车手弄不好就会撞车;有的赛车场就显得路面宽阔,但也有上下坡考验车手的技术;还有的赛车场建在树木葱郁的森林中,那里跑道起伏大,车手很难控制赛车。由于赛车经常出现意外,FISA要求所有主办国的赛车场必须有足够的草地缓冲区。各赛场的救护人员也必须分布在全场的每一个角落,争取在出事的一刹那,跑进现场,进行抢救。 每一赛车都需在车赛前三天进行试车,然后根据试车圈速排列起跑位次。通常在试车的时候,共有28-30辆赛车参加计时,但最终只取前26辆赛车参加比赛。正式比赛开始,各车手按排位从相继不远的起跑位置出发。进入前6名可得分。第一名是10分,第二名是6分,第三到第六分别是4到1分。
这是老的积分
现在是
1-10
2-8
3-6
4-5
5-4
6-3
7-2
8-1
第三便是每年6月举行的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单项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法文为24HEURESDUMANS)。它是在位于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镇勒芒(香港称为利曼)举行的重大赛事,1923年举行,至2001年已经举办了69届(1936年,1940年-1948年未举行)。赛道是将当地的高速公路和街区公路封闭成一个环行路线,单圈长13.5公里,沥青和水泥路面。比赛一般从第一天的下午四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的下午四点,历时24小时。
每部赛车由3名赛手分别驾驶(1980年中期以前为2名赛手),及用换人不换车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换胎和维修时间都包括在24小时以内。最后,行驶里程最多的赛车获胜,一般一昼夜下来,成绩最好的赛车行驶的里程将近5000公里。比赛用车有的是原形车改装的,有的是为比赛特制的,有开放式座舱的,也有封闭式座舱的。它们的车轮和普通轿车一样,是有翼子板遮盖的,而不象F1那样暴露在外面。赛车的刹车碟由于频繁、大力的制动,会在夜色中如同炼钢炉中的钢水一般眩目,这也是一般赛事的电视画面中无法看到的奇景。比赛的发车办法与F1相同,但是,有趣的是,各种不同排量和不同组别的赛车同时竞技,只是最后分别计算成绩而已,这也是各种时间长短不一的耐力赛的共同之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每场产生一组冠军,也就是说,同场驾驶冠军赛车的每一位赛手都是冠军。
由于勒芒耐力赛是全球各种耐力赛时间最长的比赛,而且选手驾车在同一环行赛道上要不停地转上350多圈,比赛显得单调、乏味。不论车手、维修还是观众,在下半夜的时候都会变得疲惫不堪。因此这场比赛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赛事。大多数观众是带着宿营车或帐篷前来观战的,赛场旁的30个大型停车场每次比赛都停满了10万部汽车。观众最多的一次是11年的比赛,人数达到了30万。赛场周围还有设施齐备的餐饮、和休闲场所,以及销售仿制的各大车队服装、帽子的铺位,让车迷们在这里如同过节一样。观众可以在餐厅里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一边可以看见窗外时速达到300多公里的赛车飞驰而过。
第三便是每年6月举行的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单项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法文为24HEURESDUMANS)。它是在位于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镇勒芒(香港称为利曼)举行的重大赛事,1923年举行,至2001年已经举办了69届(1936年,1940年-1948年未举行)。赛道是将当地的高速公路和街区公路封闭成一个环行路线,单圈长13.5公里,沥青和水泥路面。比赛一般从第一天的下午四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的下午四点,历时24小时。
每部赛车由3名赛手分别驾驶(1980年中期以前为2名赛手),及用换人不换车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换胎和维修时间都包括在24小时以内。最后,行驶里程最多的赛车获胜,一般一昼夜下来,成绩最好的赛车行驶的里程将近5000公里。比赛用车有的是原形车改装的,有的是为比赛特制的,有开放式座舱的,也有封闭式座舱的。它们的车轮和普通轿车一样,是有翼子板遮盖的,而不象F1那样暴露在外面。赛车的刹车碟由于频繁、大力的制动,会在夜色中如同炼钢炉中的钢水一般眩目,这也是一般赛事的电视画面中无法看到的奇景。比赛的发车办法与F1相同,但是,有趣的是,各种不同排量和不同组别的赛车同时竞技,只是最后分别计算成绩而已,这也是各种时间长短不一的耐力赛的共同之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每场产生一组冠军,也就是说,同场驾驶冠军赛车的每一位赛手都是冠军。
由于勒芒耐力赛是全球各种耐力赛时间最长的比赛,而且选手驾车在同一环行赛道上要不停地转上350多圈,比赛显得单调、乏味。不论车手、维修还是观众,在下半夜的时候都会变得疲惫不堪。因此这场比赛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赛事。大多数观众是带着宿营车或帐篷前来观战的,赛场旁的30个大型停车场每次比赛都停满了10万部汽车。观众最多的一次是11年的比赛,人数达到了30万。赛场周围还有设施齐备的餐饮、和休闲场所,以及销售仿制的各大车队服装、帽子的铺位,让车迷们在这里如同过节一样。观众可以在餐厅里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一边可以看见窗外时速达到300多公里的赛车飞驰而过。
还有很多,比如MOTO GP WRC 等等
奔驰参加哪些赛事?
1966年
车型: M2B
引擎:Ford V8 和Serenissima V8
车手: 麦克拉仑(Bruce McLaren)
迈凯轮的第一辆大奖赛赛车,是于5月22日在摩纳哥举行的,首届新的三升方程式大奖赛上现身的麦克拉仑Ford M2B,它由小巧但仍大容积的Ford Indy V8作发动机。它是赫德(Robin Herd)的M2A测试车之后的Mallite单壳车身的继任者。在十六辆参赛车中,它排位成绩为第十,但只跑完了九圈,就因漏油退出比赛。在比利时和荷兰两站都没能发车,两站中在布兰兹哈奇(Brands Hatch)举行的英国大奖赛中,用有弱点的Serenessima V8引擎得到第六名。但是,车队等待着Ford V8重返战场,用它在这一年角逐了最后两场比赛,麦克拉仑在Watkins Glen获第五名,但绝唱的引擎导致退役。然而,麦克拉仑的F1队伍在第一年,努力争取参加九场比赛中的六场,跑了其中四场,两场比赛有积分。同时,车队还忙于参加英国第七组跑车系列赛(British Group 7 sports car series),而麦克拉仑和阿蒙(Amon)凭一辆7.0 Ford GT Mark 2在勒芒(Le Mans)比赛中夺冠。
车手锦标赛: 第14名, 麦克拉仑, 3分
车队锦标赛: 第 9名, 迈凯轮Ford, 2分; 第10名, 迈凯轮Serenissima, 1分
1967年
车型: M4B和M5A
引擎: FBRM V8和V12
车手: 麦克拉仑(Bruce McLaren)
第二年,迈凯轮决定在一级方程式中只用一辆车,由车队老板驾驶。最初,他们可用2.1 BRM引擎,但3.0 V12也快出成品了。所以赫德(Robin Herd)改装了原先一辆方程式2/3赛车M4A,配置小一些的引擎,这辆车型叫做M4B。
麦克拉仑用这辆车只参加了两场大奖赛,它为摩纳哥的弯道量体裁衣而做,尽管在一个进站前可能拿下第二名,他取得了第四名的不俗成绩。但他在荷兰大奖赛的第二圈因油膜而撞车,M4B的心血就此完结。
麦克拉仑接下来用一辆取代它的Eagle在法国,英国和德国参赛,虽然都没收获成功,根尼(Gurney)在前面的比利时大奖赛中却收获了胜利的喜悦。
麦克拉仑然后用装有BRM V12引擎的,由赫德设计的 M5A参加了锦标赛剩下的四场比赛,但他除了在其中第一场得了个第七名,余下的三场比赛都没跑完,尽管他每次排位成绩都在前十位,而且在蒙扎发车位置居前列。
橙色的M6As在CanAm比赛中享受着更大的成功,麦克拉仑和赫姆(Denny Hulme)在六场比赛中赢得五场,麦克拉仑成了冠军(赫姆是Brabham车队的世界一级方程式冠军)。这名老板还参加了几场二级方程式比赛… 这一切使顾客车售业务兴旺起来,虽然赛车是由Trojan制造。
车手锦标赛: 第14名, 麦克拉仑, 3分
车队锦标赛: 第8名, 3分
1968年
车型: M5A和M7A
引擎: BRW V12(M5A)和Ford DFV(M7A)
车手: 麦克拉仑(Bruce McLaren)
赫姆(Denny Hulme)
邦尼尔(Jo Bonnier) (Joakim Bonnier Racing Team M5A)
根尼(Dan Gurney) (Anglo American Racers)
部分因为固特异轮胎(Goodyear)和海湾石油公司(Gulf Oil)的缘由,赫姆和迈凯轮在1968年签订协议,缔结庞大的联盟。世界一级方程式冠军和CanAm冠军的搭档一同参加两个系列赛事,可谓阵容强大。但迈凯轮,像荷花车队(Lotus)和Matra车队,也得益于新的DFV引擎,它比BRMs 增多60 bhp。赫德再次领衔设计了底盘,他后来跳槽到Cosworth车队。
然而,该赛季的第一场比赛和第二场间隔了四个半月之久,因此赫姆只在南非用装有BRM引擎的M5A参赛,得到第五名。接下来是在英国的两场非锦标赛的比赛,这是对新的Cosworth M7A的理想测试,它的表现好极了:令麦克拉仑在布兰兹哈奇的冠军赛上夺冠;令赫姆在银石国际奖杯赛上夺冠,麦克拉仑获亚军。
赛季的余下部分也表现颇佳,虽然拥有希尔(Hill)的荷花车队和拥有斯图尔特(Stewart)的Matra车队和迈凯轮难分伯仲,三支车队都用相同的DFV引擎。麦克拉仑首次用自己的赛车在比利时赢得了大奖赛冠军,而赫姆在意大利和加拿大夺冠,紧接着迈凯轮在加拿大的Mont Tremblant首次拿到第一二名,凯旋而归。但在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中,赫姆因一个破损的节流阀而撞了车,在车手排行榜上降到了第三名,虽然车队排行榜上,由于优良的可靠性,迈凯轮只比获胜的荷花车队少13分。
在忙碌的CanAm比赛中,赫姆这次夺冠,迈凯轮比冠军少11分,位居第二。
车手锦标赛: 第3名, 赫姆, 33分; 第5名, McLaren, 22分; 第21名, 根尼和邦尼尔, 3分
车队锦标赛: 第2名, 49分
1969年
车型: M5A(邦尼尔), M7A&C, M9A(4WD)
引擎: BRM V12(M5A)和Ford DFV
车手: 麦克拉仑,赫姆, 艾尔弗德(Vic Elford)(Antique Automobiles M7A), 贝尔(Derek Bell)(M9A), 鲁耶(Basil van Rooyen)(Team Lawson M7A)
迈凯轮的纪录日益良好,尽管仍然使用前一年的M7s,他们的战斗力被时髦的四轮驱动,但最终毫无收获的M9A所分散。这也是用高风翼的时代,直到它们被禁止使用,因此空气动力装置有了一些变化。除了BRM和法拉利,几乎所有的对手都使用占主导地位的DFVs。
轮胎、可靠性、规则的变化、11场 CanAm比赛和四轮驱动,纷纷使得直截了当的大奖赛活动雪上加霜。这一年迈凯轮三次获胜,但赫姆在赛季下半段表现糟糕,只在最后一站墨西哥捞了个冠军当安慰,固特异的最新轮胎开始克服了凡士通轮胎(Firestone)和登洛普轮胎(Dunlop)在赛季早期的不足。尽管如此,车队在锦标赛排行中下滑到第四名。
当格瑟(Peter Gethin)驾驶Church Farm's M10A霸占了方程式5000锦标赛的胜利之时,由麦克拉仑本人带领的车队的橙色M8Bs,却在忙碌的CanAm系列赛中屡屡获胜。虽然这一年车队没在大奖赛中扬眉吐气,但在其它赛事中却处处开花结果。
车手锦标赛: 第3名, 麦克拉仑, 26分; 第6名, 赫姆, 20分; 第13名, 艾尔弗德, 3分
车队锦标赛: 第4名, 38分
10年
车型: M7A,M7C,M7D,M14A,M14D
引擎:福特DFV和阿法罗密欧V8(M7D和M14D)
车手:麦克拉伦(Bruce McLaren) M14A
赫姆(Denny Hulme) M14A
塞逖斯(John Surtees) 塞逖斯车队M7C
格瑟(Peter Gethin) M7A和M14A
阿达米奇(Andrea de Adamich) M7D和M14D
根尼(Dan Gurney) M7A和M14A
邦尼尔(Jo Bonnier) M7C
加里(Nanni Galli) M7D
布鲁斯麦克拉伦在古德伍德(Goodwood)测试车队最新的CanAm挑战者时的丧生无疑给全年比赛蒙上阴影。那是繁忙的一年。不仅GP赛程上有改进的DFV发动的M14A车型,还有势均力敌赛程上的阿法罗密欧作动力的M14D车型,后者主要由阿达米奇驾驶。最重要的是,CanAm赛程仍然存在,麦克拉伦于前一年已决定,他们将对付印第(Indy)500赛事。他们搬到了在希斯罗附近Colnbrook的新址,现有员工50人。
赫姆本年在第一场GP赛上获第二名,麦克拉伦接近,同样位居第二。赫姆在摩纳哥获第四名,虽然阿法罗密欧因引擎的不稳定状态受挫,其余看起来都良好。
但是接下来赫姆在一次印第赛练习活动火灾中严重烧伤,几天过后,麦克拉伦身亡。那是一场残酷的重创。作为车队领帅的赫姆回来参赛也许过早,但他的烧伤要愈合尚需时日。再次在方程式5000中胜利的彼特格瑟,成为他GP赛和CanAm赛上的队友。但一年过后,荷花车队(Lotus)以72分取代了他们的49分,而且法拉利车队状态开始复苏,迈凯轮车队一场比赛也未能胜出,在锦标赛末保持第四位则不足为奇。然而,赫姆又一次从客户莫擎巴切尔(Lothar Motschenbacher)手中夺得CanAm赛桂冠,彼特格瑟居第三。瑞乌森(Peter Revson)在印第赛上取得第二名。
车手锦标赛:第4名,赫姆,27分;第14名,麦克拉伦,6分;第17名,塞逖斯,3分;第22名,根尼和格瑟,1分
车队锦标赛:第4名,35分
11年
车型: M7C,M14A,M19A
引擎:福特DFV
车手:赫姆(Denny Hulme)
格瑟(Peter Gethin)
邦尼尔(Jo Bonnier) M7C
奥里弗(Jackie Oliver)
多洛修(Mark Donohue)
霍布斯(Did Hobbs)
毫不奇怪,从11年开始,车队仍然在重新塑造形象的过程中。考帕克(Gordon Coppuck)集中精力设计车队的印第车挑战者,柏拉米(Ralph Bellamy)从布拉布汉姆(Brabham)车队加入本车队已经一年,设计工厂所生产的一级方程式M19A。它的重重悬念似乎是个好事。其它方面,车队的管理交给了科尔(Phil Kerr)和美国人梅尔(Teddy Mayer),他们两人在各个部门中都早已是麦克拉伦的左臂右膀。
赫姆在卡拉米(Kyalami)的年度首赛上领先,直到一个螺栓从尾部悬置掉落,此后,车队处于麻烦境地,部分原因是轮胎振动和转向不足。痛于失去麦克拉伦的技术能力,多洛修成为驾驶Penske发动赛车的半个工人车手去试着解决问题,把格瑟挤出车队到BRM,后者赢得当年意大利站GP冠军。
多洛修在加拿大取得的第三名是被斯图瓦特(Jackie Stewart)和Tyrrell车队霸占之年中的亮点,包括多洛修的4分在内,迈凯轮仅积得10分。但迈凯轮以M8F车型再次赢得CanAm系列赛殊荣,赫姆领先于瑞乌森。这名美国人再次在印第车赛上以亚军告终。
车手锦标赛:第9名,赫姆,9分;第16名,多洛修,4分
车队锦标赛:第6名,10分
12年
车型: M19A和M19C
引擎:福特DFV
车手:赫姆(Denny Hulme)
瑞乌森(Peter Revson)
瑞德曼(Brian Redman)
斯切科特(Jody Scheckter)
迈凯轮的承诺以12年5月19日的周末为特征。在那个周末,赫姆驾一级方程式M19A赢得奥顿公园(Oulton Park),斯切科特驾着不吸引观众的迈凯轮F2赛车M21赢得最后一场水晶宫(Crystal Palace)二级方程式比赛,多洛修驾Penske比赛的M16B赢得印第500赛。那是迈凯轮的良好周末。纪录方面,接连历经5场胜利后,迈凯轮最终在此年度的CanAm锦标赛上战败,而他们逐渐淡出在F5000中的参与。
可是,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车队受到Yardley的全面赞助,这年的赛车沿用上一年的M19,但风翼与轮胎作了改动。它们现有了提升的前悬置和固定后悬置。
赛季开赛良好,赫姆在阿根廷得第二名,接着在南非夺冠,此站瑞乌森得第三。但费逖帕迪(Emerson Fittipaldi)和斯图瓦特确保了一点连贯的胜利,虽然赫姆和瑞乌森在奥地利分别得第二和第三名,赫姆在意大利居第三,瑞乌森在加拿大位于赫姆之前斯图瓦特之后,赫姆在美国得第三。因此费逖帕迪从斯图瓦特手中夺过冠军,而赫姆的第三名绝对是其它对手中最好的,瑞乌森则居第五名。在斯切科特关于F2的许诺实现后,他被允初次参加F1美国GP赛,并得第九名。
车手锦标赛:第3名,赫姆,39分;第5名,瑞乌森,23分;第12名,瑞德曼,4分
车队锦标赛:第3名,47分
13年
车型: M19C和M23
引擎:福特DFV
车手:赫姆(Denny Hulme)
瑞乌森(Peter Revson)
斯切科特(Jody Scheckter)
艾克丝(Jacky Ickx)
去年末,梅尔和科尔宣布迈凯轮不再参与CanAm赛,因此现在的精力放在F1和印第车赛事上。比赛规则的改变意味着老的M19车型到欧洲赛季会过时,但赫姆在阿根廷得第五名,巴西得第三名,瑞乌森在南非得第二名,斯切科特在这站排位居第三且比赛上一直处于第四名,直到引擎失效。
如果那样的承诺还不够,迈凯轮的战绩已经显而易见:考帕克的M23车型,按要求制作的可变形的构造,使赫姆在南非的首赛上取得首发杆位,并再次领先,这次只因车胎漏气耽误了时间。车看起来不错。
它的确不错。M23通常都从前三个位置发车,并常有积分。赫姆在安德什托普(Anderstorp)站赢得全年第一次胜利,瑞乌森在银石也获胜,后面这场比赛因年轻的队友斯切科特第一圈的事故令9辆赛车出局,而成为汽车运动中无法磨灭的回忆。赫姆得第三名。
斯图瓦特和彼特森(Peterson)往往轮流夺冠,但是迈凯轮也常在积分榜中。艾克丝由于熟悉纽伯格林(Nurburgring)而参加了一场比赛,在泰瑞尔之后夺得第三名。瑞乌森最后被授予一场混乱的加拿大GP赛冠军,尽管这是个有希望的赛季,两名车手必须在车手锦标赛上竭尽全力,去超越泰瑞尔和莲花车队车手。迈凯轮在车队排行中仍处于相同位置。
v 车手锦标赛:第5名,瑞乌森,38分;第6名,赫姆,22分;第9名,艾克丝,12分(法拉利队中8分)
车队锦标赛:第3名,58分
14年
车型: M23
引擎:福特DFV
车手:费逖帕迪(Emerson Fittipaldi) Texaco车队
赫姆(Denny Hulme) Texaco车队
黑欧伍德(Mike Hailwood) Yardley迈凯轮车队
查尔顿(De Charlton)
霍布斯(Did Hobbs) Yardley迈凯轮车队
马斯(Jochen Mass) Yardley迈凯轮车队
这是迈凯轮的新时代,持续多年的合作关系:由梅尔管理的Texaco车队诞生了,而Yardley慢慢减少参与,到只赞助科尔驾驶的一辆赛车,主要是为黑欧伍德。率领车队的是12年世界冠军费逖帕迪,不老松赫姆继续留在迈凯轮第7个年头但也是最后一年。
这是一场扣人心弦的锦标争夺赛。赫姆在阿根廷取胜,斗败了法拉利的劳达(Niki Lauda)和瑞加诺尼(Clay Regazzoni)。费逖帕迪在故乡巴西获胜,黑欧伍德在南非夺魁。劳达,费逖帕迪,彼特森(莲花车队)和斯切科特(Tyrrell车队)赢得了后面的四场比赛;那是很公开公平的竞争。瑞加诺尼和布拉布汉姆车队的瑞特曼(Reutemann)也获胜。
进入锦标赛的最后一轮,迈凯轮以70分领先于法拉利的64分,而费逖帕迪和瑞加诺尼均以52分势均力敌。斯切科特的45分在数字计算上仍有机会。他排位赛成绩最好,后面是费逖帕迪,瑞加诺尼在更后面。第五圈时,赫姆的引擎失效,在比赛结束前他冲出赛道退出F1比赛。
瑞加诺尼的法拉利驾驶技术令人吃惊,费逖帕迪明白他只得压在斯切科特的前面冲向终点,但这名Tyrrell车手屈于加油问题,费逖帕迪最后得到第四名,稳拿车手桂冠及车队冠军,实为迈凯轮的大喜之日。
遗憾的是,Yardley车队表现不佳,黑欧伍德在纽伯格林撞车并断了只腿,使他的赛车事业告终。霍布斯和马斯替换了他,但在年末,黑欧伍德退休,Yardley辞别,科尔跟随赫姆回到故乡新西兰。
但这一年好些的情况是,在印第赛上,拉瑟福德(Johnny Rutherford)驾着M16C/D从发车的第25位飙至冠军,此外他还赢得三次印第车赛,离印第车锦标赛冠军仅差一步之遥。
车手锦标赛:第1名,费逖帕迪,55分;第7名,赫姆,32分;第10名,黑欧伍德,12分
车队锦标赛:第1名,73分
15年
车型: M23
引擎:福特DFV
车手:费逖帕迪(Emerson Fittipaldi)
马斯(Jochen Mass)
查尔顿(De Charlton)
帕特麦可拉伦(Pat McLaren),梅尔和亚里山大(Tyler Alexander)在胜利的赛季末留任迈凯轮的领导,但由考德威尔(Alastair Caldwell)继续管理这支F1车队。大体没有变动的还有考帕克的M23赛车,现进入它的第三个赛季。不过,费逖帕迪有了个新队友马斯。
费逖帕迪在阿根廷开赛就赢了Hesketh车队的亨特(James Hunt),在故乡巴西输给布拉布汉姆车队的同胞佩斯(Carlos Pace),这站马斯得第三名。马斯在蒙就伊克(Montjuich)灾难中险胜,但接下来法拉利的劳达五赛四胜。迈凯轮的一对车手在摩纳哥得第二名(费逖帕迪),两场未完成的比赛之后,在法国分获三四名。费逖帕迪在银石夺冠,马斯在雨淋淋的奥地利站得第四名,费逖帕迪在蒙扎站输给瑞加诺尼得第二名,在Watkins Glen站先于挑衅的劳达冲到终点,马斯则第三。
有建议让费逖帕迪如他往常一样去积得分数。他大多数圈都跑第六位,最后,他在车手排行上比劳达少得19.5分。马斯第七名,而迈凯轮在车队排行上居第三,落后布拉布汉姆1分。也许他们可以做得更好,但M23到目前已经是老赛车了。印第赛上,拉瑟福德在那场被雨缩短了时间的比赛中获亚军,驾驶的是考帕克的经巴纳德(John Barnard)改造后的M16E。
车手锦标赛:第2名,费逖帕迪,45分;第7名,马斯,20分
车队锦标赛:第3名,53分
16年
车型: M23和M26
引擎:福特DFV
车手:亨特(James Hunt)
马斯(Jochen Mass)
两种情况使得亨特在16年替代了费逖帕迪:亨特前两年效力的Hesketh车队由于欠缺赞助被迫退出F1;费逖帕迪离开为兄弟威尔森(Wilson)的车队效力。亨特一时间成为迈凯轮车队的主力,马斯留在车队成为他队友。这一年的战斗工具是考帕克的M26,但它还未完工,因此最初使用的仅重13.6公斤的M23成为年度最受喜爱的赛车。
多么精彩的一年!法拉利赢得最先的三场比赛,亨特在第四场胜出,退出排位赛,然后又恢复正常。劳达接着连胜两场,亨特在法回路转获胜,然后在英国一场不寻常的允许他换车重启的比赛后,最后排位被淘汰。
亨特也在德国获胜,但他主要的对手劳达在狂野的撞车事故中绝望地受伤。而亨特继续比赛,在奥地利获第四,荷兰获第一,劳达从死亡线上东山再起,参加蒙扎站的比赛,英勇获得第四名。亨特在加拿大和Watkins Glen站的胜利使他在充满抗议和争议的本赛季的决赛时优于劳达3分。
在日本富士GP比赛前,下起瓢泼大雨,车手们讨论他们是否该比赛。劳达只跑了一圈就进站,亨特领先。这名奥地利车手由于火烧毁的眉毛在雨中遇到麻烦。他不情愿却负责地驶离比赛。
但是,亨特必须以第三名或更好的成绩完赛。可他的左后胎刺孔,逐渐退后,最后不得不进站维修。狂怒中,他以第五位重新返回赛道,只剩下3圈了。换上新轮胎的他,轻松超越了琼斯(Alan Jones)和瑞加诺尼后,成了第三名。他冲过了终点,但惊恐地意识到他是第三名,回站后数分钟都拒绝相信这点。
亨特以1分之势成为世界冠军,马斯居第9名,迈凯轮在车队排行中居二位,落后法拉利9分。
最棒的结局是,拉瑟福德在三年时间中二度为迈凯轮赢得印第车赛桂冠。
车手锦标赛:第1名,亨特,69分;第9名,马斯,19分
车队锦标赛:第2名,74分
17年
车型: M23和M26
引擎:福特DFV
车手:亨特(James Hunt)
马斯(Jochen Mass)
威罗塔(Emilio de Villota) Iberia航空M23
朗格(Brett Lunger) Chesterfield赛事M23
维伦纽夫(Gilles Villeneuve) M23
加科米里(Bruno Giacomelli) M23
一个赛季结束到下一个赛季开始之间只有75天,意味着当考帕克的M26尚在制造时,迈凯轮为17年保留M23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最初,本赛季状态良好。亨特在阿根廷GP勇夺杆位,在巴西得第二名。在南非,他再次夺得首发杆位,战胜队友马斯,获第四名。
但是在Long Beach站,他只得到第八名,并在西班牙再居第四。队友马斯在这两场比赛上都领先于他完赛。亨特驾M26在安德什托普站排位第三,但马斯在拉菲特(Laffite)之后获得第二名。M23赛车有时似乎更好,有时则是M26。亨特驾M26在家乡获得本赛季他的首个冠军。同时,劳达,拉菲特和安得雷蒂(Andretti)也是潜在的冠军。
直到蒙扎站,迈凯轮才重获积分。尽管亨特得到杆位,马斯获第四名,亨特驾驶现改良后的M26在Watkins Glen站夺冠。他在加拿大因捶打一名军官而被冠以坏小子的名号,直到在日本获胜才重归荣耀。但劳达已经复了仇,锦标赛上亨特只排第五,马斯第六。至少迈凯轮在车队排行上数第三。
其它赛事方面,迈凯轮又一次征用拉瑟福德参与了顾客众多的印第车赛,但不同以往,没有成功的收获。
车手锦标赛:第5名,亨特,40分;第6名,马斯,25分
车队锦标赛:第3名,6分
18年
车型: M26和M23 (朗格)
引擎:福特DFV
车手:亨特(James Hunt)
唐贝(Patrick Tambay)
朗格(Brett Lunger) B&S装配的M23和M26
加科米里(Bruno Giacomelli) M26
威罗塔(Emilio de Villota) Centro Aseguredor F1 M23
垂蒙(Tony Trimmer) Melchester赛事M23
皮奎特(Nelson Piquet) B&S装配的M23
当F1正经历一场变革,亨特有了一个新的队友唐贝。雷诺(Renault)在前一年推出他们的涡轮赛车,虽然那并非技术主流。迈凯轮以前的设计师柏拉米和查普曼(Colin Chapman)造出莲花78/79重力赛车,这项创新发明将证明在未来几年内其它车队很难赶上。
亨特和唐贝在18年继续使用M26型赛车,但特别是莲花赛车远远优于它们,还有法拉利的312T3和布拉布汉姆的Alfa Romeo作动力的BT46,不过主要还是莲花赛车。
亨特用试验的M26在阿根廷首赛上得第四名,然后在西班牙得第五名,唐贝则在瑞典得第四名。亨特在Ricard站得第三,唐贝在蒙扎得第五,但车队在这一年末退到第八位。
亨特受到一些指责,即他似乎没有曾经的决心和。他被车队抛弃,彼得森(Ronnie Peterson)签约下一年,但这名瑞典人在蒙扎的起跑事故后悲惨丧生。
同时,迈凯轮老式的M23更受喜爱,参加了英国F1锦标赛,并在多个GP赛上出现在多名私人驾驶手中。在美国的印第车赛中,拉瑟福德仍然为迈凯轮取胜,也有个人的胜利。
车手锦标赛:第13名,亨特和唐贝,8分
车队锦标赛:第8名,15分
19年
车型: M28,M26和M29
引擎:福特DFV
车手:威森(John Watson)
唐贝(Patrick Tambay)
19年,威森签约替代亨特,考帕克制作出他自己翻版的前一年所向披靡的重力莲花赛车。它就是M28,重力数据和莲花赛车一样,此车增加了巨大的边舱以适应下翼。它是直线运动时速度慢的大赛车。由于焊接问题,它构造上也有毛病。
M28参加了赛季的前半部分比赛,威森在阿根廷赢得令人记忆深刻的第三名,特别因为固特异(Goodyear)轮胎的优良表现,遮掩了技术问题的不足。摩纳哥站,威森在6名完赛的选手中居第四名。
然而,早在5月1日,一个发展新而小型的赛车替换M28,即M29的决定已下达。考帕克说,和莲花赛车比较,这更像威廉姆斯(Williams)车型。在它首场比赛英国GP上,威森取得第四名,在霍根海姆(Hockenheim)取得第五名。赛季结果失败前,在加拿大和美国连续得第六名。
同时,美国印第车赛也即将截止。在美国有三次顶尖成绩,但赛季末,车队已经受创。迈凯轮现在只算参与一级方程式的一支车队了。不过,未来还有一线生机。在这年的11月,车队测试了一辆装有新下翼的过渡型M29。下个赛季潜在的车手也已经配备好,其中包括普罗斯特(Alain Prost)。他的开赛圈速快于威森。车队很快就为1980年与之签约......
车手锦标赛:第9名,威森,15分
车队锦标赛:第7名,15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